优秀教师尽管各有特点,但五个基础则是他们共有的,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1、实干是基础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来自他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十六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不但没有一个失学儿童,而且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成功的后面是扎实的工作,她不但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
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是“……十几年来,作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得到一个结论: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我们仅从“分析了数万个学习个案”,就可以看出他是下了多大的苦功夫。
2、苦中能有乐
优秀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着,但是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把其他的一切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
青年优秀教师、浙江杭州临平一小蒋军晶说:“我不但没有这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而且我目前还把这种工作的幸福状态延伸到我的和别人的生活当中。我和几个年轻的朋友组织了一个民间教学研究工作室——五汉工作室(在现在这种男小学语文教师特稀缺的情况下,能找到这么5个人,还真挺不容易的)”。
二、顽强、自觉的学习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惟有我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她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吴正宪)
1、酷爱学习
在繁重的工作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另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顽强、自觉的学习有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例如有的是“……十几年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龚春燕);有的“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有的工资不高,但是“那几年买了近40000元的书”(蒋军晶);“在最初的几年,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
2、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他们“随时随地寻找‘教你’的师傅”(蒋军晶);有的“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善于学习,家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几种学习方式:(1)向同行学习;(2)向学生学习;(3)向报刊书籍学习;(4)进修学习;(5)课题学习;(6)学术学习;(7)追踪学习;(8)阶段有重点地学习(按系统学习,精一再博,分层次学习——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9)网上学习;(10)传播学习;(11)实践学习;(12)参观学习”(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地又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对各种教育现象充满了敏感性。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需要在教育范围内进行教育发展,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
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是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优秀教师的思考很少大而无当,无病呻吟,故作深沉。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我深信,教育的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许多新方法、新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萌发出来的。” 苏景泰教授评价道“邱学华在从事教学实践时,从未停止过教学理论研究,同样,他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从未离开过教学实践岗位。”;优秀青年教师蒋军晶认为“语文学科是积淀了太多历史经验的学科,是负载教育教学任务最多的学科,是教学流派、教学思潮最多的学科,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然而又是最低的学科。”提出应该“多作本源性思考;多作两难性思考;多作现实性思考”。
二是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 “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模范教师、西安市83中王西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特级教师、浙江省慈溪中学黄孟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立足树人,培养思维,注重审美;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应该是唤醒:唤醒教师自身精神与人格魅力,唤醒文学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作文立人,首先要让学生的作文形成自己的个性,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张扬个性的环境……”;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钱守旺,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他主张“课堂上我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三是尤其重视反思自己;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了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
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中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优秀教师永不满足的目标”。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
优秀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刻苦的学习与积极的反思,最终出现充满个性的创新又是他们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
1、独特的个性
青年优秀教师蒋军晶提出“学习(听课)是为了寻找自己还是寻找偶像?”的质疑,表明了自己反对盲目模仿,推崇弘扬个性的观点;特级教师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2、不断地创新
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
特级教师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的座右铭是“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特级教师窦桂梅大胆探索“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3、辩证的思考
世界是发展的,生活是辨证的,因此充满智慧的辩证思想,就会源源不断从那些深入生活、善于独立思考的优秀教师头脑里涌现出来。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新昌中学黄林提出“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劳动模范、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庞瑞荣的治校方针是“严格而自由”;广州市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主张“从评选好学校转向评选差学校”;特级教师窦桂梅提出“优点使人可敬,缺点使人可爱”……从优秀教师那里经常会听到这样充满智慧的辩证思考。
五、和老师密切的联系
得到基层老师最高赞颂的是那些始终和老师保持联系的优秀教师。例如老师们把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钱守旺称为“有才华,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为了认真研究,服务教师,从北京最边远的山区到祖国的大西北, 特级教师吴正宪一次次“走乡串户”给老师、学生们上示范课。她把每一次外出上示范课都当作学习调研的机会,课后总忘不了和老师、学生交流,积累素材。为了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她依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为了优质的教学服务,一位普通老师的一个闪光点也会被她注意到,最终博取百家之长来填充自己的“职业资本”。两年来,北京市的19个区县都留下了吴老师的足迹。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清华附小两年中,她和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500多节课后,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她认为:“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
优秀教师共有的五个基础
时间:2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