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想事、干事、写事

时间:2015/7/8

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传统观点是管好“人、钱、物”。管住“人”,使人尽其才;管住“钱”,使钱尽其值;管好“物”,使物尽其用。我不否认传统观点,但我认为还应再加上“事”。“事”是天天存在的,人人必须面对的,也是必须做的,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不可分割。聪明的校长在管好“人、钱、物”的基础上,应该这样做:即想事,想大事;干事,干成事;写事,写实事。

一、想事是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想事,有想法,超前谋划,想出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想事是一种准备状态,是一种酝酿、积累的过程,虽然没有行动但时刻在观察着,设计着,谋划着,是在等待时机是在相机而动。只有“想事”才能“干事”。诸葛亮在出山前,没有“干事”,但一直在“想事”。他身在茅庐,想的却是天下大事。邓小平曾被“打倒”,当时不能为国家做多少事,但他想是是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在他的脑海里已经设计好了改革开放、统一祖国、富国强民的宏伟蓝图。诚然,我们当校长的比不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比不上邓小平的高瞻远瞩,但我们每天处理完琐事之余,在闲暇之时,一定要想事,想大事,想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

首先,想理念,想规划。规划是长远目标,理念是旗帜。校长要有自己的治学理念,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远景规划。校长有理念、有规划还不行,还必须把理念化为广大职工的内在动力,把规划变成广大职工的生动补实践。否则,办学理念也只能是校长个人的理念,远景规划一纸空文没有实在意义,职工不接纳,理解不深刻,领会不到位,也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其次,想计划,想落实。计划重在执行和落实。校长要按照规划制定学校计划,分解目标,分步实施,逐渐推进,并针对办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难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采取什么措施,通过什么路子,运用什么办法,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把学生培养好教育好,力争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退一步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即使不成才也要成人,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更是底线。

第三,想发展,想创新。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当校长不想事,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聪明的校长一定要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定要在教师疲劳时给人以精神,在困境时给人以希望,在黑暗时给人以光明。一定要让广大职工工作有奔头,干活有热情,共享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给职工带来的喜悦与实惠。

二、干事是基础

“干事”是“想事”的终极目标。校长经过深思熟虑一旦有了新的治校想法,就应该带领广大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否则,环境允许、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还不敢行动,那就是空想家,什么事也做不成。

“干事”与“干活”不同。“干活”就是干活计,一般说来,按照既定的程序去做工,别人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人让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干活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多半是“体力活”,不需要动多大脑子,也不一定有创新过程。“干事”则不同,是干事业,干大事的,就是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学会用脑子去干,要思考,要研究要总结,边干边想,边想边学,边学边干,边改进边提高。干事是一种主动的自觉行为,是一种质的飞跃。

生活中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忙忙碌碌辛苦一辈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到头来没干成一件事,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无所作为。原因何在?不言而喻,是“干活”而不是“干事”。同理,如果你把校长看成上传下达,按部就班,把它当成“干活”的,把它看成不过是个打头的,那你就错了,一辈子也不会“干事”。

诚然,干事不一定干成事,但干成事一定需要干事,“干事”是“干成事”的基础,需要付出辛苦、心血和汗水。校长干事是必须的,干成事是必要的,在其位谋其政。校长不仅亲自干,而且还要带领职工干,指导职工干,把工作当“责任”干,把教课当“事业”干。校长要“干成事”,还需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舍得花费时间,勇于大胆实践,敢于付出代价,这样就能达到预定目标,实现预期效果。
三、写事是关键

“写事”是“干事”的反思,是“干事”之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是经验总结得以传承的关键。“写事”就是写实在的事,实事求是的事,真正反映事情本来面目,不夸大,不虚构。校长在“干事”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静下心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发扬下去,失败的下次避免。这就要求校长要勤于思考,肯于动笔,把成功的经验认真总结出来,写到纸上,形成文章,这样有利于指导今后正确做事,减少损失,少走弯路,同时也给人以借鉴和示范。

“写事”能提升校长的智慧。“做学问之道,不光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写。”当校长应该养成一种多思考、多动笔的习惯,把听到的、看到的、悟到的有新意的东西及时记下来,大事详细记,小事简单记,只要天天记,就会记出经验,日久生智。聪明的校长应学会从亲身体会最多、感悟最深的地方去动笔写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看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这样不仅全方位“搅动”校长的管理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更能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以写促教、以写促管去快速提升校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