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已扑面而来,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态纷纷谈论着新课改,但人们在谈课改时更多的是谈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谈校长的角色定位相对较少。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指挥者。校长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及能否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关系到一所学校推进课改的进程和实效。因此可以这样说,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在什么意义上实施,其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如何,从某一方面说,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下面谈谈本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校长应是新课改忠实的执行者与实践者
以往我国的课程改革大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作为基层的学校总是处在被动服从的境地,学校的任务仅仅是按上级的要求及拟订好的计划进行实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以往历次教育改革存在弊端,使一些改革(如前几年的素质教育、“减负”等)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造成一些校长对本次新课改也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新课改是上级领导的事。对于自己的学校,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是一所好学校。由于这种理解上的错位,使一些校长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存在着观望、等待甚至怀疑的思想。
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五年的准备,在进行充分的国际比较、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小学课程的某些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求,确定了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良好的态势向全国各地稳步的推进。
本次新课改与以往截然不同,因为学校已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在课改方面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责任重大。过去我国的多次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校长的素质、教育理念、课改态度、工作水平、角色的定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在学校得以实施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做为教育事业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校长的积极参与,新课改根本无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必须要有一种使命感,克服求稳怕变的情绪、消极等待的思想,在学习中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在实践与探索中创出本校的特色,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引路人、带头人,成为新课改忠实的执行者与实践者。
二、校长应是新课改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校长面临着比教师更大的挑战,肩负着比教师更重的责任,不仅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直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必须承担对本校课程改革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只是学科教学改革,而是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不只是简单地调整课程、更新教材,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校长要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地、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本校课改的目标与实施方案。同时,要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要根据学校课改规划,确定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工作职责,使每位行政人员和教师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都能承担一定的责任,都能在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课程改革中,组织管理与指导是不可分割的,校长应重视在组织管理中予以指导,通过有效的指导加强管理。校长对教师课改实验工作的指导,首先要正确把握课改方向。当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构建新课堂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产生不少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校长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形成清晰的改革思路,及时为教师指点方向。比如新教材的课怎么备、怎么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和实施等等,需要我们校长主动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校长不但是新课改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指导者。
三、校长应是研究型的学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的变革,而传统的教育教学形态尚未彻底革除,新的教育教学形态尚未建立,各种观念、方法的碰撞,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上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新课程更需要新的理念来支撑。因此新课改必将对校长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作为校长,如果仅凭老知识和老经验,也许能应付眼前,但绝不能适应未来。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必须是研究型的学者,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处理好繁重的学校事务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多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一些东西,研究一些问题。特别要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正确领悟新课程体现的新理念、新思想;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法,尽快掌握先进教学理念;要善于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这样,才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把握课改方向,理清本校课改思路,促使课程改革在本校顺利推进。同时,校长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行为去影响、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自我学习,使之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这样,新课改才能产生更好的效应。
四、校长应是新课改的协调者与服务者
新的课程改革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校长在做好规划、组织、指导的同时,要协调好学校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协调好学校行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各方面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课改氛围。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教师培训、课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课务安排、教师学习时间和空间调整、设施设备的添置、教师外出学习等,校长都应及时进行协调并提供必要的服务,努力为课改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只落实责任,不考虑相应的权利;只下达任务,不考虑相应的条件,只顾及局部,不纵观全局,课程改革同样难有作为、难有突破。
课程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自我的机遇。教师在课程改革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甚至要忍痛放弃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因此工作压力比较大,思想包袱比较重,校长要给予鼓励,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挖掘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潜能。对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切不可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帮助一线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造,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提高。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重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集思广益、刚柔相济,既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又留有一定的空间;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利用人格魅力,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创造舒适、融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新课改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校长不仅仅是新课改的组织者、指导者,还应该是新课改的协调者、服务者。
五、校长应是新制度重建的探索者
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学校管理原有一些旧框框,一些旧的规章制度与评价制度已不适应。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使学校的课改工作有序进行的。因此,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比如对教师工作的业绩考评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在重建制度时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态度、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既要杜绝形式主义,又要防止一刀切,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同时,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衡量考评的结果,并通过考评结果让老师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需要重建的制度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师资培训制度、课改工作评价制度、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等一系列学校课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都必须建立和完善。而新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校长必须知难而进,勇于探索,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学校新课程的管理、实施和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全体教师的创造潜能,使学校人财物得到有效的整合,使学校课改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
六、校长应是求真务实、勇于面对困难的强者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是一项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需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务实是课改的保证,求真是发展的根本,务实求真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精神风貌。因此,必须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倾向。
同时,在新课改中,校长还必将碰到困难、压力、磨难,校长应要有心里准备,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心里承受能力。切忌被弄得身心疲惫、情绪消沉,甚至牢骚满腹、怨天尤人。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校长应有坚定的自信心。如果缺乏自信心,工作起来就会存在徘徊观望,等一等、瞧一瞧的心态,这样往往会错过许多机遇,特别是在受到挫折以后,更是缩手缩脚,毫无创见。校长只有具备了坚定的自信心,才能冷静思考、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大胆进行改革;才能善于从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在逆境中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征服困难,走出困境,使新课改不断向前推进,成为新课改大潮中的强者。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校长的积极参与,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必将促进校长的成长。只要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恰当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课程改革就一定能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