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校之长,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师群体的“心理保健师”。校长必须构建一种“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营造学校工作真正“以人为本”的小环境,营造学术的氛围,让教师的工作充满成就感。
校长在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历来有些争议。之所以有争议,就在于校长的角色比较复杂,很难将其角色进行一个标准化的定义。概而言之,多数人对校长角色中的这样三个属性比较认同:第一,学校改革发展的设计师;第二,学校全局工作的总指挥;第三,教育教学的领跑人。但是,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他还应该有第四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师群体的“心理保健师”。
当个教师不容易。就像《教师人文读本》中所说的那样,今天的教师,“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
作为校长,我知道,让教师困惑、烦恼,甚至痛苦的其实远远不止这些,特别是在普通中学。比如问题学生多、学生成绩差、家长不配合、工作难度大;上班是各行各业最早的,下班是各行各业最晚的,但付出和回报未必成正比;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不断加码,各种培训、学习、评比年年有、期期有,甚至周周有,繁杂的各种活动让不少教师心绪烦乱,很难真正集中精力潜心教学;说是素质教育,不用分数评价教师,但一个主课教师,初中学校如果初三上不去,高中学校如果高三叫不响,他的职业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职业倦怠感则会乘虚而入,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虽然据第六届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公众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教师,其次是医生和科学家。但是,另一项调查却表明,大多数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做教师。教师职业在今天成了一座围城。身居围城的教师们,极其需要心绪的调适、心理的抚慰、心灵的营养,需要有人带领他们突出职业性的心理重围。对此,校长责无旁贷。
首先,作为一个校长,必须构建一种“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营造学校工作真正“以人为本”的小环境。这样的学校文化,在管理上首先应该体现出“刚性规章,柔性管理”的工作原则。毋庸讳言,学校管理必须要建章立制,确立行为规范,这是管理刚性的一面。刚性规章保证学生有学生的日常守则,教师有教师的行为规范,议事有议事的规章制度,用人有用人的客观标准。但是,学校管理更要有柔性的一面,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要激发所有教师内在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更不是在为校长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外紧内松,忙而不乱。教师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久而久之,教师的淡泊之志、敬业之心、爱生之德就会逐渐生发并升华。
其次,这样的校园文化,必须有“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思想做基础。为什么具有职业倦怠感最多的是中学教师,而不是大学或者小学教师?这看起来是一个费解的问题。其实,认真想一想,这个问题也不奇怪。因为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与中学教师都不一样。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学已经基本上走出了升学压力的阴影,评价小学和小学教师的标准也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的价值追求也相对多元化。而大学教师,从来就不受升学率的拖累。只有中学教师,依然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喘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学生要有个性,鼓励学生要有独立见解,提出要培养他们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质,但是我们却用许多教条来禁锢教师,连教师的备课要先备什么,后备什么,有些什么具体的步骤,内容上必须包含有哪些必须的要素都规定得非常的死板。这样做,虽然并非毫无道理,对刚出道的教师也不无帮助,但其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评价教师的标准被异化,长此以往,教师的学术意识淡化,思想的棱角被磨平,难免沦为“教书匠”。事实上,一个平庸的“教书匠”非但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而且自己也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对职业心灰意冷,对同行的各种创新性成果麻木不仁。
作为校长,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中学教师的工作性质,但我们可以改变学校的小环境,营造学术的氛围,让教师的工作充满成就感。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学蕴含学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尊重那些与校长的办学理念志同道合的人,弘扬团队协作精神,也要尊重那些独立的思考者,提倡兼容并包;不仅尊重那些虚心好学、谨言慎行的人,也尊重那些在工作上自说自话、特立独行的人,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他们。只有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之下,每一个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不同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也才可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领域而专注其中,乐此不疲。教师的个性、学识素养和生活经历的诸多因素,使教师各具特点。作为校长,必须因势利导,鼓励教师们发挥这些特长,并帮助他们拓展这些优势,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而不是用一种固定和僵化的模式标准来衡量他们。当一个教师感觉到教育充满思想,教学蕴含学术之后,这个教师就真正成熟了。一个成熟的教师,就是一个会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价值,寻找到快乐,并乐于为之付出真感情的教师;就是一个愿意,也能够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付出,并能够升华教育的情怀,收获一份淡定和从容,一份达观和洒脱,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就和幸福的教师。
而一个校长,就是要让教师们愿意这样去做,能够这样去做,乐于这样去做,让他们的心理永远保持在既积极进取又从容不迫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