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校长领导艺术是校长在实践过程中独具匠心的随机创造,它源于校长准确性的角色分析,产生于校长创造性的技能技巧。校长领导艺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用权艺术、处事艺术、人际沟通艺术、用人艺术,以及抓好勤政树形象的艺术。
[关键词]校长;领导艺术
学校校长领导艺术是校长在实践过程中独具匠心的随机创造,是校长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的才能。研究证明,领导艺术源发于领导者准确性的角色分析,领导艺术产生于领导者创造性的技能技巧。
一、校长工作实践中的角色分析
校长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决策者,科学而理智的决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校长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应是校长工作的核心;校长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领导者,必须带领师生员工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校长是办学过程的管理者。领导与管理是校长最重要的两大角色。领导是灵魂,管理是基础,领导是统率管理的,管理是落实领导的。领导侧重于抓方向、抓原则,其尚方宝剑是思想工作、疏导工作;管理侧重于抓过程、抓效率,其尚方宝剑是规章制度、恩惠政策。领导是柔性的,是软科学,出软件;管理是刚性的,是硬科学,出硬件。领导是代表集体,是集体的化身;管理是首长负责,是法人的代表。领导强调民主性、协调性、统领性、全局性;管理强调科学性、规范性、层次性、公开性。21世纪的学校管理是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管理。管理的目标首先要促进教师的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发展;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定制;以制理事、以制管人;管理的职能是偏重于服务而非控制,偏重于协调而非驾驭;管理的模式是偏重于民主化、参与式,而非集权化、家长式;管理的思想是保持管理和教育的互动性、融合性、一致性;管理的策略是规范化科学管理和权变性艺术领导并举。俗话说,管人不是把人管住、管死,而是要把人管好、管活。管的过程是发现人才、挖掘人力资源的过程。管是一种服务、一种开发、一种沟通、一种尊重。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成功昭示:人才和创新的第一需要,不是“严格管理”,而是“充分尊重”。管理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可见,校长在工作实践中必须讲究领导艺术。
二、校长的用权艺术
1.明确对权力的认识。一要看准权力,找准位置。在其位谋其政。位,即势位。校长应当学会“因势用权”。二要用足权力,把握界限。不超越权力、不浪费权力、把权力用足、把政策用足。三要认清权力,明确性质。权力具有社会性、自然性两种性质。其中,社会性具有合法性、强制性、暂时性特点;自然性具有品格性、学识性、才能性、威望性、永久性特点。四要淡泊权力,抓住本质。权力的本质即责任,抓住了本质才能真正地淡泊权力,才能处理好权力和职责的关系:权大责任重,先做人后当官,领导就是服务。
2.正确使用权力。用权的策略应该是慎重用权、理智用权、合理集权、大胆放权。
3.科学的授权艺术。授权就是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一定的权力,以便被领导者能够相对独立、相对自主地开展有关工作。一是以“能”授权。二是责权统一。只有权责统一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增强下属的责任心,使其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三是有效控制。正确的授权,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保留相关控制权,以及时发现下属在履行职责时的偏差和问题,并及时调整与控制。四是信任下属。“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信任是相互的,领导对群众信任,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三、校长的处事艺术
1.把握分寸、掌握尺度。孟子云:“权”,然后知其轻重,“度”,然后知其长短;物亦然,心甚然。“度”即限度、尺度、“火候”。领导艺术的核心就是“度”。
2.坚持原则、注意灵活。原则性与情谊性都是美德,而坚持原则性是领导者的本色。坚持原则性就是坚持对上级政策坚定的依赖性,对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3.统筹全局、分清层次。领导要统筹全局,规划目标要有方向性、前瞻性;宏观调控要着眼整体、顾全大局。管理要分清层次,管理程序要有规范性、层次性;微观运作要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统筹全局是领导者的灵魂,分清层次是管理者的精髓。
4.宽严相济、惠威相宜。宽要宽的有分寸,严要严的有尺度;先严后宽,严中有宽。制度要严格,关系要宽松。
5.激励进取、安抚落后。激励进取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机制。校长既要鼓励先进,又要安抚落后。鼓励先进要有激励机制,安抚落后要能“以柔克刚”。
6.合情合理、以理为先。校长应当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理性避免精神变态、感情用事;二要坚持义利观,既讲奉献又讲待遇;三要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格魅力同步;四要坚持“人人有感情、事事讲理智”的哲理;五要坚持处理任何问题都要合情、合理、合法。
7.自信有为、敢于无为。现代校长必须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优秀校长还应大胆“无为”,“无为”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8.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方向、原则、政策问题必须一清二楚;非原则、非政策问题应当模糊处理。模糊不是愚昧无知,模糊是科学,模糊是更高级的领导艺术。
四、校长的人际沟通艺术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影响管理效率的重要方面。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之上。俗话说,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
注重人际沟通,一是要学会相互理解,二是要坦诚相见,平等待人,三是要加强信息的传递。所谓加强信息的传递,就是要及时把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四是善于协调。首先要善于校内协调,善于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工之间、干群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都协调一致,形成学校和谐融洽的气氛,为了共同的目标,把心用在培养人才上,把劲使在提高质量上。其次要善于校外协调,要协调好与上级行政部门的关系,协调好与社区的关系,协调好与家庭的关系。新时期办学是立体化办学,新时期学校管理是多元化管理,在立体化和多元化中,校长的协调艺术尤为讲究。所以,校长要增强协调意识,讲求协调艺术,探求协调方式,提高管理效能。
五、校长的用人艺术
1.知人善用,慎用不乱用。校长用人应采取公开、公正、平等、择优选任的方法,全面考察和估量其德才条件,根据其专业、才干、水平及其能力、魄力、潜力等方面的素质、任职岗位特点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选配。用人所长,各得其所,宜将则将,宜相则相,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诚心爱才,爱护不袒护。“大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当干部遭到非议时要有护才之胆;当干部有了失误时要有容才之量;当干部有了成绩时要有赏才之策。
3.善于荐才,推举不抬举。要学会伯乐识马,具备荐才之能,更主要的是学会举才、育才之术,使每个干部都能不断自我完善,卓有成效地搞好学校管理工作。
4.威恩并举,严宽有度。威源于德,校长要具备热情、大度、慷慨、忘我、诚实等道德规范,以德树威;威源于才,当代校长要有才识,特别是科学的预见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严密的组织能力、广泛的社交能力,以及出色的表达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办事能力,使下属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威源于信,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轻易表态,要取信于民。威源于绩,校长工作要有政绩,办事处理问题要有实效,想明白别人想不明白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让别人做做得到的事,使下属心悦诚服。威源于情,要会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胸襟开阔,虚怀若谷,以诚相见,宽以待人。
六、校长抓好勤政树形象的艺术
学校领导班子,只有勤政、廉政,才能保证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校长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自身的勤政、廉政建设。首先,在廉政上,努力做到“三有”,即:有权不滥用,只求搞好工作;有钱不乱花,只讲自觉奉献;有成绩不骄傲,只想如何开拓局面,讲求廉洁。在勤政方面,努力做到“三勤”:一是腿勤,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舍得花气力,把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脑勤,勤学善思,注意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学校多出点子,多献计策;三是嘴勤,多向领导汇报情况,多向各处室和广大教师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树立廉洁高效的社会形象。其次,要讲求团结。全校教职工团结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要搞好团结,校长必须自觉地与学校教工团结好,形成全体教工对校长的向心力。校长要主动增强团结,就必须以自己谦和的美德、宽容的气度、良好的性格处理好人际关系。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容人有不同意见,容人对己不恭,容人有各种过失。不是原则问题,力求谅解,以德报怨。碰到棘手之事要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勇于承担责任。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还要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共同工作,做团结的楷模。
学校校长领导艺术是校长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是创新理念与创新行为的高度统一。领导艺术是讲不出来的,领导艺术完全是凭借着领导者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独具匠心的随机创造和别具一格的临场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