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19期的《在法定的时间内从事教学活动》,老实说打动我的不是龚正行校长提出的这个观点,也不是为此而开出的药方,即“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积极作为”,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龚校长在言谈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与勇气。
龚校长说,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下,学校坚持“在法定的时间内从事教学活动”。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他一直承受着来自学校内外的巨大压力。令人赞叹的是,龚校长承受住了各方压力,并用优异的办学业绩回击了那些怀疑的观点。
无独有偶,本人所在地区的一所初级中学校长提出“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要在当地几乎所有中学都在周六补课和大搞题海战术的教育环境中,真正实施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要效益”的举动。学校率先向社会承诺绝不在双休日补课,坚决执行省教育厅提出的“减负二十七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等。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自然引来了各方面的质疑和不满,包括本校内许多教师。但该校长却给教师们打气,并说:“我是校长,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是啊,教学质量上不去,首当其冲承担压力的肯定是校长,但该校长却敢于担当。在如今这样一种教育生态之中,他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钦佩。后来的事实证明,学生负担轻下来了,而教学质量不降反升。为此,《中国教师报》专门刊发长篇通讯,该省今年初中“轻负高质”现场会就在该校召开,向全省推广该校做法。
校长敢于担当,这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更是对本校师生的信任。然而,也有这样一些校长,自信是有的,但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对下属总是抱着怀疑与不确信的态度,甚至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说:“……实事求是来讲,我校教师真正拿得出去的又有多少?上出来的课真正称得上‘优质’的又有多少?”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位校长之口,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着实让人寒心。他打击的不光是教师的积极性,更有教师的自信心。在一个得不到完全信任、时时受监视的环境下工作,教师能幸福吗?虽然在重压之下,也许教学质量不会下降甚至还有可能上升,但这是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下的业绩呢?低效,重复劳动,成本极高……与“和谐”理念、科学发展观完全背道而驰。
校长要敢于担当,这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勇气。众所周知,目前教育行政化的倾向是越来越大,校长要敢于挡住这种行政化的干预,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与胆量。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教育回归其之所以为教育的基本之义将永远是一种梦想。温总理在与八位大学校长座谈教育问题时说,要鼓励教育家办学,这是相当英明的论断。校长敢于担当,一门心思办学,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其距离教育家的称号也就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