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校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所谓突击听课,即到班中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我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推门听课”的方式恰恰是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之一。
教师面对这样的听课,经常会说“今天我们做练习”或者是“今天主要是背课文”,尔后,领导只有坐在教室的后面备受冷落了。如此看来,采取“推门听课”来检查教学的做法会受到教师的抵制,这种管理方法的“行不通”反映出此项管理措施的心理依据有误。“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打招呼”等做法反映出校长对教师工作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教师的工作都是被迫的,教师对学校的组织目标是不认同的,因此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一定会“偷懒”,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经常是“假的”等。校长在这种不信任思想的基础上采取的听课方式,当然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因此要制订出有效的教师管理措施,还应从改变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开始,充分地尊重和信任教师,从而真正实现“人本化管理”。
作为校长,一年来,我一直采用“推门听课也要先敲门”的做法。无论我是听学科教师的讲授课,还是听班主任的班会,都会提前两节课告诉授课教师:“请你帮忙在班上准备几把椅子吧。”这样,既让教师有帮助人的快乐,又委婉地暗示要听他的课了。
我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校的教师都很年轻,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如果突然推开门,看到很多领导要听课,难免紧张,势必会影响讲课的效果,影响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二是教师一旦讲课不理想,势必会怕领导在说课的时候批评,而作为领导,在评课的时候将教师存在的不足一一指出,也会抹杀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者对自己做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三是让教师有“领导突击检查我的工作,是不是不信任我”的感觉,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干部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工作的布置与落实。
“进门敲门”是基本的礼仪,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听课“敲门”也就是对教师的尊重,我想没有一个人在受到尊重以后,还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既然如此,教师也就没有理由去抵触领导的听课了。我想,推门听课先“敲门”,敲开的不仅是教室的门,还敲开了教师的心灵之门。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的每位领导在听课时,就认真地敲一下门吧,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