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的都城,素有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咸阳市实验中学,就孕育于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咸阳市实验中学诞生于1989年,24年的风雨兼程,实验人凭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实现了由“1989年的普通中学——1995年的市级重点中学——2001年的省级标准化高中——2010年的省级示范高中”的三大飞跃,成为在陕西省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咸阳市具有良好群众口碑的龙头学校。近三年来,学校尤以“链式高效课堂”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课改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选择课改的“三大考量”
走进位于咸阳市中华路的咸阳市实验中学,“创办适合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一所发展平稳的区域名校,咸阳市实验中学为何要选择课堂改革?校长解好学道出了实验人的考量:
“首先,这是新课改的必然产物。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尽管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我校的教学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教师方面,‘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学生方面,上课不带课本和学习用具,甚至玩手机或睡觉,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一切都告诉我们:课改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同时,学校的定位也催生新的高效课堂模式。作为咸阳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属中学、陕西省高中示范学校,学校承载着全市乃至全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引领作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品牌效应和地理位置为课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愧对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全市人民的重托。”
“此外,我们有全国各地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借鉴。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等,均为课改树立了榜样。理想中的课堂,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时间权还给学生,把探究权还给学生,把发展权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习得与发展。”
推进课改的“五大措施”
清晰的理念,引领咸阳市实验中学开启了“链式高效课堂”改革的序幕。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学校在改革伊始也遭遇了多重阻力。有些教师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沿袭了一千多年,有什么错?改什么改?有些课堂改革的步子迈不开,新教材老教法,时改时停,被动应付。针对问题,学校召集专题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课改,并推出了多管齐下的措施:
第一,加强理论培训,统一思想认识。2010年12月,学校邀请陕西省教科所新课程改革研究专家、省中教室主任杨雪锋教授,为全校教师做了关于新课改的专题报告,使广大教师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思想;2011年4月,学校邀请全国著名新课改专家彭兴顺老师,做了《教师观念更新与教师角色重塑》的专题报告。学校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也深入课堂,督促检查,潜心研究,让全体师生的思想逐步向着改革的方向靠近。
第二,培养骨干,示范引领。在学习的基础上,学校首先要求老师领会“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内涵,把握模式的操作要领。其次,选择创新意识强,对模式操作熟练的教师,在教研组内进行公开展示,学校科研处、教务处就地组织听课人员进行评议,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要求所有人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新应用。
第三,由点到面,全员参与。在初步试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大面积组织公开课、示范课、赛教等方式,全力推进“链式高效课堂”改革。在推广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师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制定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教师不断巩固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以“同课异构”、导学案深化改革。为了更好地落实链式课堂,编好导学案,学校要求新教学模式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规范。学校组织部分教学骨干执笔草拟导学案,然后组织教师讨论修改后形成学科“共案”,并将共案提前印发给各备课组全体教师,每个任课老师要依据共案,结合自己任课班级的生情写出“个案”,个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知识级别和反馈训练试题上要有区别,力争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第五,变班级听课制为学习小组管理制。为了使学生便于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学校把班级听课制变为学习小组管理制。学习小组以6人为一组,好中差捆绑搭配,实行组长负责制。教育教学活动、课堂内外检测、课内外作业的检查、学习预习任务的布置与落实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的建设为“链式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增添了动力。
什么是“链式高效课堂”
2011年,寄托着实验人梦想的“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终于大面积地走进了咸阳市实验中学。何谓“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链式”的含义是:知识的生成规律是新旧相链,课堂与课堂、课内与课外相链,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环环相链,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能力像化学的“链式”反应一样“聚合”、“裂变”,既抽象、概括,又迁移、发散。该模式的内涵是:定位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又是创新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延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依据“程序教学理论”,融“发现法、问题法、探究法”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变教案为导学案和学案。课堂教学过程要积极落实“三条线”,即要体现“先学后教、训练为本、导学导练、多维互动——导学线”,彰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提高——能力培养线”,强化“问题引导、交流展示、评价激励,当堂达标——成功线”。
那么,“链式高效课堂”究竟如何呈现呢?在咸阳市实验中学,每节课分为两部分:
前35分钟进行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在完成上节课布置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具体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导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展开课堂: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和展示活动;老师要适时通过点拨、启发、质疑、补充等形式,作重难点突破。在此过程中,通过重建新型的师生导学关系,优化互动方式,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后5分钟要求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具体要求师生树立“问题意识”,围绕“问题”开展导学:教师在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科学严谨,呈现形式要多元化。组织学生开展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将“35+5”进一步细化,“链式高效课堂”可分为六大环节,每节课之间形成一种链式连接关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
1.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先入为主”,实现先学后教,为课堂探究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
2. 自主学习:对一般性的概念、性质和定理及直接的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消化。
3. 合作学习:对学生不能自主掌握的重要概念、性质和定理,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 探究延伸:对技能方法要求高、综合性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的途径可为解题方法探究、问题变式探究、发散类比探究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反馈训练: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检测,测验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当,点拨要及时,评价要准确。
6. 预习问题: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拟成恰当的问题,要求学生当堂在问题的引导下预习,避免课后预习流于形式,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备下节课堂检查。
传统教案“以师为本”,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链式课堂下,导学案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和参与权。导学过程要求做到“三化”:过程探究化,探究多样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难度级别化,级别定位化。问题难度分为四级:A识记级—课前自学;B理解级—能新旧知识联系融会贯通;C应用级—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拓展级—知识、经验、竞赛相联系。
而评价过程则做到题题评价、节节评价、周周评价、月月评价。题题评价,即课上每题老师给分,由学科班长记分;节节评价,即每节课的记分结果当堂公布,教师做小节评论;周周评价,即每周各班的学习委员对各小组课堂得分予以汇总,交班主任进行总结,按分数高低给予相应奖惩;月月评价,即教务处的月考成绩按各班的学习小组出成绩,对各小组月考成绩按排名顺序计入小组积分中,年级部在月评比时,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课堂的变革与超越
三年间,“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犹如一阵沁人心脾的春风,给古都名校的课堂带来了一股变革与超越的现代气息。
一是实现了课堂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师从演员、授课者、讲单口相声者变成了导演、策划者、讲群口相声者。学生从观众、接受者、听课者变成了演员、探究者、参与者。学校对教师的“导”做了“三坚决”规定——能用探究式学习的新知识,坚决要用探究式;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知识,教师坚决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能代替。
二是强化问题为本,训练为线。“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链式高效课堂”强调“教师要创设问题,学生要发现问题”。教师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创新思维,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问题提升师生的创新性思维,训练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求问题设置要以注重设计能力培养问题为重点,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不需要合作讨论的知识不设计,在教材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设计,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感、主体感、新颖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是评价激励、交互展示、共享成功。链式高效课堂最大的亮点是把评价时期、评价方式和展示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问题中,抓住了现阶段学生喜欢受到鼓励和赞扬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积极思维、积极展示,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四是编写学生用学案,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为了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学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教材的内容,逐步编写了学生用学案,根据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六大环节,编拟对应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而今,“链式高效课堂”已经在咸阳实验中学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和操作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学生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的热情大为高涨。“长此以往,学生发展的潜力将得到挖掘,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将得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得到提升。”解好学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学校教师共编写导学案共案电子稿九个科目32册,1100多份,编写学生用学案32册,900多份,并正在陆续印刷出版;教师发表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与链式高效课堂教学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等共20多篇;三个年级在历次全市教学质量检测中,平均分都位列全市第一!
今日的咸阳市实验中学凭借“链式高效课堂”为陕西课改树立了一个典范。改革无止境,未来的实验人将继续坚持“创办适合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链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更加科学与完美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