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给自己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时间:2014/1/11

今年6月7日傍晚,厦门市公交车爆炸案造成47人死亡、34人受伤。听到这起严重的刑事案件,大家心情怎样?愤怒?同情?悲伤?可惜?庆幸?……是的,我们为犯罪嫌疑人陈水总的极端行为感到愤怒;深切同情伤亡者及其家属;为无辜者遭此横祸感到悲伤;为那8名遇难的高考生和那些风华正茂、正是国家与家庭栋梁、生命却戛然而止的年轻人感到无比的可惜;同时,我们也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亲人、为我们认识与关心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搭不上这班车而庆幸,庆幸我们还活着、还健康地活着……也许,就在此时,我们突然更加强烈地觉得、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没有什么比活着、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更幸福!平时经常影响我们心情、左右我们情绪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同事间的矛盾、家庭中的琐碎竟然变得无足轻重、不植一提。

由此可见,由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选的参照系等不同,同一事件引起的心情、心境也不同。

今年三月中、下旬,我有幸到省教育学院参加2013年福建省第一批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省级培训班,聆听了省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于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精辟见解。回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因为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来自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相当一部分教师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懂得一些浅显的心理健康理论和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一些方法,并身体力行,相信我们的老师都能给自己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并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理论,即ABC理论告诉我们: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估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即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埃利斯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黄金规则”: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抱住这样的观念不放:“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这恰恰是所谓“反黄金规则”。

按照“黄金规则”,如果别人没有像我对他那样对我,我只是有点失望而已,不会激起愤怒和敌意;而按照“反黄金规则”,一旦别人没有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对你,就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因为按照“反黄金规则”,就会想:我对你怎样好,你就必须对我怎样好。其不合理的观念,就是把“希望”的事情看成是“必须”的。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如果别人不能和你一样对你,你一定会感到很受伤,由此而引发愤怒和敌意。

知道并遵守“黄金规则”,失恋的男女,也许就会从“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的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观念里摆脱出来,走出痛苦不堪的泥潭。生活中付出很多的妻子、朋友、老师、妈妈们也许就不会因为付出太多却得不到回报而伤心和愤怒了,而是能从那不计回报的付出中体会到更多的愉悦与满足。

根据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和“黄金规则”,我认为,我们可用以下几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健康幸福:

一、理智认识并对待失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能看见绚烂的彩虹?不经历失败的教训,怎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人人都会经历失败,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一蹶不振。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如果深陷失败中不能自拔,甚至沉沦,你就只能自增压力和焦虑。

如: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岗位级别竞聘不上,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以后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努力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辅导等活动,争取在下次的竞聘中取得较高的量化分。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乙则认为竞聘不上是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太差。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萎靡不振,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见,能否理智面对并对待失败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大相径庭。

二、正确选择心理参照系

心理参照系,是指人们为了应付心理压力、挫折、适应环境而选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人们维护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独特的心理过程。选用不同的心理参照系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效应。如果我们喜欢向上攀比,比工资比我们高、房子比我们大、教龄比我们低职称却比我们高、付出比我们少荣誉却比我们多的人,除了凭添许多烦恼和痛苦、作茧自缚,我们还能得到什么?相反,如果我们经常比那些付出比我们多收获却比我们少的人,偶尔阿Q一下,那么,我们的心中定能时常充盈着满足与幸福。特别是在受到挫折、失败面前,选择和自己条件相当甚至超过自己且追求同一目标而没有成功的人或事作参照系来自我安慰,“他那么优秀,那么努力,尚未能成功,何况是我?”为自己寻找没有成功的合理借口,我们定能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快步奔向自己新确立的目标。

三、换个角度想问题

换个角度想问题,也许你会豁然开朗。如今年的我校岗位级别竞聘中,对于“岗位级别竞聘量化方案”中的“值日师每学年加0.2分”,有的老师认为“值日师每学期都拿一定的补贴,在‘岗位级别竞聘’中还‘每学年加0.2分’,太过倾斜”,并由此认定这是为某位老师“量身定做”而郁郁寡欢。如果你这样想:值日师须早出晚归,还担负着巡视、督促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清校等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也许你会认为在“岗位级别竞聘”中“值日师每学年加0.2分”太少了。

对于“岗位级别竞聘量化方案”中的“辅导学生加分”项目,有的老师为低年级的老师因为学生参赛机会少,导致老师辅导机会少,加分的可能性就少而愤愤不平。如果你能看到辅导学生获奖的过程是多么艰辛,辅导老师须付出多少的时间、精力与智慧,也许你的心理立马就平衡了。

四、换位思考

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家说:人与人之间面红耳赤的争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万能的法宝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见的不统一甚至对立,双方应本着商量讨论的原则解决问题,这样误会甚至怨恨会更少。

非常认同一位哲人说的“婚姻没有你赢我赢,只有双赢或双输”。不光是婚姻,在人生的其他方面,这句话同样有效。很多双输者的教训都是当事人一味地打自己的算盘,寸土不让,结果导致两败俱伤。而要想实现双赢,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及时调整心态,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就会转被动为主动,迅速博得谅解与认同。实践证明:对善于“投桃”的人,现实总会对他“报李”,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五、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

“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一位已离婚朋友的女儿在去演出途中因汽车爆胎扎着车窗玻璃被拖40多米直至汽车停下,脸部、胸部血肉模糊。在医院里,坚强的女儿安慰母亲:只是皮肉伤,幸好眼睛、骨头、内脏完好无损,朋友强忍泪水、几近崩溃,直至回到旅馆放声大哭后,朋友的心才舒坦些许。

“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出门旅游,甚至“摔摔打打”。记得师范学校毕业刚走上教坛时,由于经验欠缺,我这个“孩子王”常因孩子不遵守纪律、作业不完成而暴跳如雷,回家后,藉着扫地把不易摔坏的扫帚、畚斗摔得乒乒乓乓后竟然顿觉解气啦!

老师们,生活中,对于有些事情我们真的很无奈,但“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我们至少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情、心境。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将问心无愧;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相信:还有很多比困扰我们的事情更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的东西;相信:只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我们会发现生活赐予我们的已经太多太多,我们完全能给自己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