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新课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时间:2015/9/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上,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新课程化学实验的设置情况简介
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高中化学课程中是以两种方式来加以组织的。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特色
1、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变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讲究知识体系的建构。化学实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而更注重于学生是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解释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学生感受和体会用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验证了原先从课本中得知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发挥自主的教学能动性,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进行现象解释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够进行交流、评价与反思。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方法的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更好。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的科学探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验探究,如“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另一种是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讨论:稀有元素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在以上两种方式中,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得的化学知识拓展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变化
2.1 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更好体会化学的魅力。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
化学实验内容的生活化体现在:
(1)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例如“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实验、“食品中的膨化剂”实验等。
(2)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例如“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等。
(3)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例如“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实验、“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
2.2 化学实验探究化
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讲实验,学生“照方抓药”做实验。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来。这更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
化学实验探究化,不仅在于探究化实验的设计,还在于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设计探究实验来开展教学,尽可能变“演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2.3 化学实验人性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能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倡导创设人性化的实验探究情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现象、社会发展中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重要的化学实验史实、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等,作为实验探究情景,来导入实验探究活动;倡导用人性化的口吻陈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有一种平等交流的感觉,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