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挑选教辅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5/10/29
  新学期已经刚开学,尤其本学期又是毕业班升学的阶段,学业的压力相对上半年要加重许多。新华书店的学生和家长这几天也明显增多,人头攒动。一般开学第一周、第二周会达到高峰。学生和家长要么按学校教师要求购置和挑选相关教辅资料,要么就是家长跟孩子挑选一些课外“加餐”的学习材料。现在新华书店或私营书店里目前中小学教辅资料的品质与数量繁多、铺天盖地。由于教辅资料编者水平不一,教辅编写侧重点不同,而且一些教辅资料质量的审查与监管存在着一些不足,市场上流通的教辅资料的质量也层次不齐、鱼龙混在。有名家倾力著作,也有为蝇头小利乱编的各类练习卷。学生和家长有教师提供书单的还相对方便些,如果没有的,则在书海中捞针,看到同步的各类练习试卷、同步教材解析、课外儿童读物,不知如何下手。从教辅的呈现形式看,以各学科成套推出的教辅较多,单独成本的教辅相对较少。为了便于家长和学生挑选到合适的教辅资料,笔者结合多年在学校教学的经验,提供一些教辅资料挑选的建议。学习从认知学的角度说,通过模仿、 

     一是要明确教辅资料的功能。中小学教辅资料的功能主要助教助学、课后巩固,梳理知识、拓展视野、强化训练等作用。正因为作用不同,教辅资料的种类也名目繁多。有教材同步解析、复习指导、课时与单元同步训练、模拟试卷、课外读物、儿童课外读物、奥赛竞赛等。比如,同步类的教辅书可供学生平时同步跟进练习,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回家自己做相应的巩固练习,其中在同步类教辅书中又可以分为纯习题类及附讲解题类两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比如“中、高考类”教辅书,主要是为初、高三学生提供习题和讲解;还有一种是各年级竞赛类、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类教辅、应试类教辅和工具书类型的教辅等。另外,还有电子产品的助学导学材料,如学习机之类。因此,弄清楚教辅的作用,了解教辅的基本分类,这样有利于有的放矢的挑选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务。 

     二是了解孩子学习需要,对症下药。由于孩子学习的差异,或学校教师教学要求的不同,选购教辅的需求也各不一样。学校提供具体数目的相对简单,“照单抓药”即可满足教师的需要,但是从导学助学的角度看,还需要根据孩子的各门科目的具体状况确定购置教辅。比如:如果孩子功课比较好,可能购置教辅为了提高和拓展,那么就不必购买基础知识过关、基础试卷类教辅,可以购置一些重点难点解析、解题策略指导的书籍或者增加一些课外阅读量。如果孩子的作文不好,就不必给孩子购置课时或单元的训练试卷,而是选购一些同步扩展读物,或一些字词累读物,增加孩子的字汇积累,或购置一些同龄孩子的习作选供孩子阅读。如果孩子的数学不好,也要具体分析,如果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还是由于孩子怕吃苦不愿意适当练习,导致数学基础不牢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可以首先从学习习惯指导与培训入手,而不是急着给孩子购置大量的数学练习卷。如果孩子是数学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因为平时怕苦,作业和练习上偷懒,缺少训练导致中等或难题丢分较多,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同步训练的试卷,适当增加训练量。如果一些孩子上课还比较认真,但是基础知识时常缺漏,或理解不全面造成考试丢分,可以适当选购教材同步解析累的教辅,可以帮助孩子对教材中的一些难点、疑点知识进行指导或说明,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时常弄混淆的知识点。如果孩子的英语不好,也要具体分析,是孩子因为对英语没有兴趣,怕背单词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是学习英语单词很好,就是知识运用上容易出问题。如果是因为怕被单词而影响英语学习,最先解决的还是学习态度而不是购买教辅,如果孩子学习态度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则根据英语学习薄弱点,再进行有选择性的挑选教辅。比如是阅读理解不好,可以挑选阅读理解类的专题复习材料。 

      如果是毕业班的考生,也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业发展状况挑选合适的教辅,不能不顾实际,盲目的购置大量的各地模拟高考试卷,妄图通过题海训练提高分数,其实有可能加重负担而适得其反。家长要引导孩子不做怪题做精品。对于初三、高三的学生而言,每门功课辅导书有1至2本精品即可(有些优势学科可以适当减少),如果家长强人所难,盲目地让孩子进行题海战术,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时间完完全全利用它们,不仅加重负担,收效甚微,甚至影响正常学习。 


     三是处理好量力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很多时候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在学校学习之外,购置一些教辅,作为孩子课外或家庭练习,家长期望通过“多练练、多写写、多看看”,多少有些用处。其实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在学校作业和学习的负担,不能超越孩子的承受度,如果学习或作业的速度比较慢,一味考虑给孩子“加餐”可能会加重孩子学业负担,耽误校内的正常作业,同时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另一方面,家长也考虑孩子的心理上的可接受性,如果孩子已经学习负担比较重,就不能一味增加课外教辅数量,让孩子厌学,出现应付敷衍的局面。家长购置教辅应当与孩子商量,分析一些哪学学科薄弱,哪些学科存在优势,对薄弱学科,重在自我诊断与反思不足,重在校内提高,家庭学习作为适度补充。如果孩子接受程度较高,愿意增加课外训练,适当购置一些同步教辅是可以的。 

     四是克服教辅选用的不良心态。一是“多多益善”。不少家长或学生认为,购置教辅和使用多少对学习都有些帮助,多买些,可以多提高,其实不然。没必要买得太多。在做选择时可以针对学生薄弱的环节来“对症下药”,如果学生本身校内学习解决都存在困难,购置的所谓多的教辅,也没有时间进行使用和消化,造成基本闲置或浪费。二是“名校”教辅质量好。其实,现在教辅发行已经市场化,编著教辅已经非常便捷,教辅的质量并不是同步增长。一些教辅打着所谓什么“某某名校”作业本、“某某明校”密卷、正卷、冲刺卷、提分卷等,以此吸引家长。其实大多这类教辅的编者都不是所谓名校的,或者也是一些普通人事拼凑的,资料内容大同小异。因此,选购教辅不能迷信书名,听信不实的广告,相反要多比较,根据自己的薄弱点和学习需要来选择教辅,当让,适当听取学校教师的建议。三是教辅“不都是试卷”。很多家长把教辅理解为试卷或习题集,各类模拟卷,认为多连接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教辅的范畴很广,不止课外书能被称为教辅,其实学生订阅的一些报刊杂志也是教辅书的一种。很多学生都会在每年开学时订阅几门学科的报纸,在这类报纸中也有不少习题和配套的讲解,而且在时效上来说都是比较新的。另外,这类报纸类资源可以拓展学生阅读信息量,对作文也有一些帮助。 

      五是正确的使用教辅助学。学生学习,首要的是解决教材上的问题,把教材或书本上的基础题、例题弄懂弄清,把课后习题会做,掌握好。其次关注教材后的习题。虽然书后的习题在难度上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先吃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再做适当的练习,要比埋头在题海中要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