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语文本当精彩纷呈,课堂理应百家争鸣

时间:2015/11/3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唐尧老师《语文本当精彩纷呈》一文,深受启发。怎样让我们的语文散发出绚丽的精彩之光呢?唐老师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学问,有文采,有境界,有博大情怀,教之不断,修养不止;二是教师应多花工夫钻研教材,努力发掘教材中至善至美之处;三是列举了新课改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下面,笔者就“语文本当精彩纷呈”的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精彩纷呈,应该是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形式的精彩也是对内容精彩的补充,笔者着重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一、敢教主动权,会教主动权,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有没有交出主动性是新旧课堂的分水岭,教师对高中语文课堂调控经常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完全是教师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二是学生的话语权只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其他学生犹如看客听众,缺乏普遍参与性。三是一放就乱,看似热闹,却华而不实,无效的、无价值的满堂问,放而不收,天马行空的群言堂。以上三种情况都没有很好的交出主动权,语文要精彩纷呈首先就应该敢教主动权,会教主动权。那么怎样交出主动权,把话语权归还学生呢?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敢讲敢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开口说话,归还学生话语权首先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放下种种顾虑,坦诚交流。我在教学中常给学生讲“机会只给那些敢讲敢说的人”“自信人生两百年,从大声说话开始”“美丽的错误是由可爱的人产生的,荒谬是真理产生的第一步”“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咱们交换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咱们交换各得两种思想”“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火花点燃思维的灵感”。第二,改变课堂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课堂提问方式,可以是师问生答,可以是生问生答,可以是一对一方式提问,还可以是一个人问全班,也可以是小组问小组,还可以是一个人问小组等。总之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能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三,多向度设置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有话可说。而现在的语文课好多时候变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课,教师交出的话语权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课堂上出现了优秀生的“语霸”现象,为了面向全体学生,防止出现“语霸”现象,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在归还学生话语权时,在问题探究上,要尽量设置多向度,让不同个性学生,不同经历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话可说,甚至针对个别学生可以设置专门的向度,这样何愁学生的话匣子打不开,何愁学生不接话语权。

我教学《咬文嚼字》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本课中或是生活中找出1~2个有关咬文嚼字的故事。可以举例子,可以谈启示;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可以是不注意咬文嚼字吃亏过的,也可以是因为咬文嚼字益过的。

可我发现当问题抛出时,还是有部分学生没话可说。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向度扩,重新设计问题:有关咬文嚼字的行为,你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吗?比如考试时审题的时候,比如写合同、协议的时候,比如写申请的时候,比如与人争论的时候……学生才有话可说。所以在问题探究上,向度设置不够,学生没话说,归还学生话语权还是没有落到实处。

当教师能交主动权,能有效调控学生的话语权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课堂的生成性是突出的,思维的火花和灵感让师生一起激动与兴奋,那时我们的语文课将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二、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外强悍勤奋,在课堂上“弱小懒惰”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在课外时间里,语文教师要读书,要思考,让阅读和思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课外时教师的强悍和勤奋,课外做一个积极的、强悍的、进取的、勤奋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弱小”是指老师的教学要依靠学生,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反对包办代替,反对单边活动,反对老师唯我独尊,反对教师的权威答案,教师应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的对话。魏书生说过,学生能做的事,我决不自己做──我是一个懒人。做一个“懒惰”的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放任不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讲策略,重技巧。“懒惰”的真谛就是把学生推到前台,教师隐到后台,把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还给学生。“懒惰”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懒惰”是用智慧寻找捷径,事半功倍。课堂上,教师不要讲得太勤快,把问题抛给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交流探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如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既偷了懒,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学生能自主讲解时,会“装傻”。教师要会“装傻”,做一名耐心倾听的临时学生。在学生讲得不太完善的地方,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长期坚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教师也会成为一个轻松的“懒人”。

三、创设“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全民皆兵”的学习氛围

2400多年前,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道:“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我们可以将孔子的智慧做修改并扩充,使之成为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

第一,生生互说互辩。首先可以是组内互说,学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教学上只要自己知道的,总是不爱听老师讲,喜欢自己说。组内互动就是让学生充分说的一种形式。小组内学生可以围绕学习内容,相互启发,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充分表现,发表见解,使课堂由“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由一个老师变成几十个老师,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其次是可以师生角色互换。每堂课设计都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固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或教学中某个环节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为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听的学生迫切想了解别人的发言、观点与自己的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同,这样学生必定会认真倾听,不断内化,从而使双方共同提高。

在教学多音字“露”的读音时,学生对“露面”“露骨”读音分辨不清。碰到了这样一道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当时,全般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lù是文读音,lòu是口语音。具体说来文读音一般用于书面语言,用于复音词和文言成语中;而口语音则指人们口语中的单音词或者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有的直接说:“因为这是结构紧密的复音词,表示一定的意义,不能把它们拆开在中间加进什么语素。”学生们不甘示弱,各抒己见,又有的学生说:“‘露面’中的‘露’是一个独立的、单用的动词,与后面的成分可以拆开,中间可加进‘了’字”。多么独到的见解,从学生的争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发表独立的见解,日积月累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大有发展。

第二,生生互考互评。所谓互考,就是学生出题考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想当老师考同学。为了当好老师,在课堂上就不得不自己去学、去说、去做、去思考,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都真正变成了思维的主体。当然互考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可以是同桌互相考,组内相互考,个人考全班等。互评是互相测评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且陈述出自己的理由。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往往局限于师生之间的评价方式,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的反馈和评价通常是好、对、再想想看,这样的反馈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一味迎合教师的思维,产生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不能形成开放、灵活的思维。

第三,生生互相竞争与激励。互相竞争,如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看谁说得又快又多,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竞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等等。互相激励,生生互动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会使个人勇于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奋发向上,确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当别人学习有困难时指点、辅导对方;当别人受到挫折时安慰对方;当别人没有勇气表现自己时,鼓励对方。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助人行为。

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给学生创造出多一些“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互动”出创新的欲望,“互动”出创新精神,“互动”出创新方法,使“互动的教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空。

语文本当精彩纷呈,精彩纷呈来自教师自身的魅力,来自教学内容的至善至美,也来自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丰富多彩。语文应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殿堂,语文应当是个性、创新、自由、民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