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的重任。所以,科学地管理学生,使他们在奋斗、竞争、和谐、参与、创造中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谐意识、服从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可以收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一、目标意识。
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处(政教处)和各班要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奋斗目标,平时督促检查,学年末评比奖励,并逐年强化高目标意识。比如可以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制定“整齐、干净、和谐”的目标;开展“有特色的班务活动”,提出“人人有活动,班班有特色”的目标。
二、竞争意识。
培养竞争意识,实质上就是培养赶超精神。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树立竞争意识,引进竞争机制。
学校德育处(政教处)对各班日常活动、团委(团总支)对各支部活动、各班班委对每个学生的操行均实行量化考核,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每天检查记载,每周统计公布,奖勤罚懒,鼓励进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中的争先创优活动。
三、和谐意识。
和谐意识实际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是形成凝聚力的精神,体现在学生管理中,就是处理好管理者与学生组织、学生干部与学生间的关系。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化为主动参与管理,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服从意识。
服从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摆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要体现出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服务精神。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
五、创造意识。
改革就是创新,创造意识就是奋斗精神。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方面必须进行一些探索。
例如,为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特长,可以组织“有特色的班务活动”、“我为校园添光彩”、“为父亲过节”……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可以达到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已有不少实践证明,在学生管理中增强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谐意识、服从意识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力争取得更大的收获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