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

时间:2015/12/9

责任有多大,人生的舞台有多大,责任感有多强,生命的价值就有多厚重。管理者,最核心的肌体元素就是责任。

什么是管理的合力?什么是齐抓共管?就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生源质量不是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三流的学生可以有一流的管理。

学生中的普遍问题是老师和班主任的问题,老师的普遍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

作为基层学校,没有领导,只有管理者,只是管理的层次和领域不同的问题。

首先,要消除管理真空,避免重叠管理而又没人管的现象。很多时候为了强化管理,实行交叉过问,多层负责,最后责任推诿,无人伸手,很有必要分清责任的管理时空,这尽管是古老又原始的问题,但现实多因职责不明而导致问题出现。

管理者的活动区域主要不在办公室,办公室主要是思考和总结的地方,其施展的舞台在师生活动的现场。如政教处、总务处、保卫科、艺体部主要巡视校园、餐厅和运动场,教导处、级部主要是巡视教学楼、功能室,尤其是教室和课堂。

所有的管理想上升到制度管理、文化管理等层次,人到位、责任到位才是保障,什么水平的管理都离不开管理者的勤勉,高层次管理对人的要求更高

其次,管理程序要理顺。学会会前议事与沟通,拿到会上讨论的是方案完善的问题,是方法推敲问题,不是别人代替拿主体。

级部和处室都是学校领导下的执行部门,有相对独立的实施权限,但没有游离全局的权力,更没有自行其是的资格。向分管、主管干部请示、汇报,不是体现官位等级,而是借力、借智,让做事的路更平坦、通畅。沟通、协调也是生产力,更是执行力。

第三,管理要有时限观念。管理的大忌是拖拉散漫,不要“到时候再说”,也不要每次问及总是“马上办”,谁主管谁具体负责,谁分管谁及时调度过程,不是只等结果。中层干部的能力,一是体现在执行的态度积极,有方法有思路,二是业务权威让人佩服,三是人格魅力让人敬重,具备这三个元素,落实起来很难有阻力。

第四,敬畏岗位责任的底线。要清楚自己是做什么的,职责所在,干好工作是本分,做成了再讲其他。处在管理岗位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群众,更不能成为摆设,因为承担着超越普通老师的责任,涉及到学校纪律、制度和整体设计的达成。履行责任就不能怕得罪人,得罪的是给原则底线过不去的人,得罪一人,赢得的是制度的权威、管理的权威,赢得的是绝大多数人权益的维护。放纵一人,会得罪所有的人,丢掉自己的威信,也会在教师心目中失去管理者的资格。

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表现、课堂表现和校园状态是管理的试金石,管理的能力、水平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管理对象验证出来的。管理岗位的存在依赖师生需要的存在,管理水平的印证仰仗师生奋发有为的效果。官僚主义、经验主义要克服,浮躁、漂浮、自大、凑合要不得,要根据新情况找出新思路,寻求新办法,这才是管理者应有的思维。

第五,在学习中提升修养。工作中的思路开阔、方法得当,学习是助力器,不想学习、不善于学习的人,很容易大脑迟钝,思维老化,思想僵化,方法陈旧,难以面对新情况,更难以解决新问题。

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经验学习,向身边学习,向课堂学习,向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最根本的是向实践学习,在实际中找灵感、找技巧,在具体实施和向前推动中,让自己的管理走向深刻,走向精致。

与时俱进不是大话,装着责任,揣摩责任,让自己的责任变成现实的活泼,变成师生的成长,变成事业的发展,才是真正有责任感的教育管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