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宿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4/2/8

内容提要:基于宿舍管理的现状和新课程的要求,新形势下的学生宿舍管理从理念上来说应该努力达到“五个实现”;在实践上落实五项措施:一、以检查、反馈为手段,重视学生共性规范的养成和个体健康成长;二、以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为载体,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三、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契机,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四、以特色要求、创新服务为重点,重视个性管理的形成;五、以新课程实施为宗旨,形成全员、全面的管理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 学生宿舍 管理 五个实现 五项措施

学生宿舍是学生成长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个性养成、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校园土壤之一,是班级文化形成、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补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课程的要求角度来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全面素质,重视学生自我精神、自我意识的形成,重视学生包括合作交往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积极的补充。但纵观各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却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表现为,一是放任型,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或者有要求却较少执行,以为教室课堂是根本,宿舍环境的好坏无碍大局,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作祟;二是管压型,制定各种近乎苛刻的规定,强制学生执行,这样的管理,是以牺牲了学生的自由、自主而换来了所谓的环境整洁,这是学校本位思想在作怪;三是市场型,把学生宿舍外包经营,这样做看似减轻了学校的管理压力,甚至还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实质是割裂了学生成长的环境,忽视了宿舍的德育功能,这是拜金主义思想的产物。

基于宿舍管理的现实和新课程的要求,笔者以为,新形势下的学生宿舍管理从理念上来说应该努力达到“五个实现”,即实现单一的由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变;实现重视宿舍整洁的硬环境向重视包括健康的舆论、积极的精神、和谐的氛围等在内的宿舍文化建设的目标转变;实现由落实共性规范向满足个性发展要求的目标转变;实现自上而下的被动管理向自发的学生自主管理方向迈进;实现由单一的部门管理向全员重视管理,达到把宿舍管理纳入学校新课程建设体系的目标。

为达到“五个实现”的目标,笔者以为在实践层面上应该落实“五项措施”。

一、以检查、反馈为手段,重视学生共性规范的养成和适合个体健康成长氛围的构建;

重视学生良好规范的养成,保证宿舍环境的整洁、安全、有序,无疑是宿舍管理的首要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因此,以早起、内务卫生、安全、秩序、晚就寝等学生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的日检查、评分、反馈,成为宿舍管理的最基本手段。宿舍管理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记载、评分,每日反馈给各班主任,并与班主任做好沟通、交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是宿管员通过反馈学生在宿舍的情况,能取得班主任的支持,会加大宿舍的管理力度,有利于学生各项规范的快速养成;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宿管员了解学生在宿舍的各方面的情况,因为,相对于教室来说,宿舍是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更多的“隐私”或“另一面”会在宿舍里表现。这样,通过信息沟通,班主任能加强对学生了解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有利于班级的各项管理。

但仅仅是这些显现的规范管理还不够,因为宿舍是住宿学生除了教室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营造包括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浓烈的学习氛围等在内的适合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质的宿舍文化,是宿舍管理中更为高级的目标。于此,宿管员在日常的检查、反馈时,不仅要有共性的规范要求,也要有学生个性活动的记载;不仅要有显性的形态,也要有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宿舍内在氛围状况的记载。

具体的说,反馈可分为日反馈和月总结,在日常的反馈单上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板块:(1)日常规范(2)群体氛围(3)值得表扬的人和事(4)友情提醒。后三方面的内容,更侧重内在的、正面的、个性的和容易忽视或苗头性的情况。月总结时,先由室长牵头,对自己所在的宿舍作自我鉴定,再由宿管员综合日常检查的情况写出每一个宿舍的评价,然后反馈给各班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全面对宿舍解析的反馈,可以减轻班主任对宿舍问题的厌烦感、疲惫感,激发班主任深度了解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检查、反馈内容的完善,有利于促使宿管员对每一个宿舍、每一个学生有深度的了解,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对班级群体有更广泛的了解,有利于引导宿舍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积极、和谐的方向迈进,最终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以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为载体,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管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把宿舍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共同规范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成为宿舍环境的设计者、创造者,让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内化规范,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评判自我,在设计的过程中约束自我,在创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宿舍管理对中学生素质的要求。但目前中学的现状是学生因过重的学业负担,而缺少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把宿舍还给学生”,还只能是一个目标追求。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自主作用还是大有可为的。如建立学生自治组织,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宿舍的有效途径。各班级以宿舍为单位设立室长,通过竞聘、评议成立各楼层、各楼栋的层长、楼长,这样室长、层长、楼长就形成了每栋楼的自治组织。在宿舍管理员的指导下,制定岗位职责,定期开展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定期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及时反馈各类信息和学生的要求;定期推介优秀宿舍,推介本宿舍、本楼层、本楼栋的好人好事;参与制定宿舍的各项管理措施,每月、每学期对所在宿舍进行评议、鉴定等。

虽然学生自治组织自主开展的活动是有限的,参与管理面也是有限的,但这一做法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作用是无限的,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积极的激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省、自律,自立、自力等自我管理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管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管理的积极性将得到有效激励,宿舍建设的创造性将得到无限激发。同时宿舍管理中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就有了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话语权;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就有了“上”与“下”在制定与执行制度上的碰撞;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信息的渠道更宽敞,更多元。于此,在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后宿舍管理、宿舍建设的措施更有针对性,也更加人性化,宿舍的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三、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契机,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

学生宿舍开展活动的空间和班级相比要小的多,这是事实。因为各年级、各班级的特点不尽相同,由宿舍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同一的活动,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如此,针对学生宿舍的建设要求和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活动是可行的。比如,为推进宿舍的全面建设,开展每周和每月的评先活动。即根据宿舍的内务常规、安全,风气氛围,包括舆论氛围、人际状况、突出表现、学习状况等,每周的大扫除情况,自治组织成员的工作表现,由宿管员根据日常记载先进行初评,再和学生自治组织商量后确定评出每周、每月的最佳宿舍。在周最佳、月最佳评选的基础上,再评出星级宿舍,分三、四、五星三等,按照标准,每月滚动评定、公布。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更为重要的是,由重视宿舍的硬环境和重视学生显性的行为规范向重视宿舍文化环境、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评先标准,对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宿舍是班级的延伸,或者说是班级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宿舍管理的主体应该是班级。因此,换个角度,以班级为依托,开展活动的空间会更大,而对于班级来说,以宿舍为单位组织活动,效果会更好,因为相比于班级的其他组织,不管是行政小组还是非正式群体组织,它的凝聚力更强,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程度更高,这就为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补位奠定了基础,因此说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充分利用好这一组织。而作为宿舍管理部门,要从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和各年级各班级联手,来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有利于班级建设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年级或班级开展这一类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时,要积极配合,主动帮助,利用好各种契机。

四、以特色要求、创新服务为重点,重视个性管理的形成;

从各年级、各班级的特性,从同一班级不同宿舍呈现的特点,从四季的特点等方面看,宿舍的管理不应该是共性的,而应该是个性化的。实施个性化的管理,不仅能使宿舍管理呈现应有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能适合年级、班级管理的需要,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从日常反馈上,如前文所说要一改只说问题不讲优点,只说共性不讲个性,只说显性规范不讲内在风气氛围建设的单一的反馈模式,把宿舍反馈真正变成班级管理的延伸。

其次,重视年级、班级的特性,兼顾季节特点,形成特色管理,个性管理。从年级来说,起始年级更侧重显性规范管理,重视各种基本规范的养成,重视宿舍集体建设;中介年级要重视学生熟悉环境后的思想懈怠,重视学生思想转型期的变化,重视学业成绩分化后的行为变化;毕业年级侧重学生心里的变化及引导,侧重学生心理压力的疏导,侧重引导学生足够的睡眠等。从各类班级来说,由于各班级呈现的特点不同,对相对薄弱的班级、薄弱的宿舍、薄弱的学生,在管理上要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反馈,协助班主任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季节特点上,一些容易群发的事件要预防发生,如春季传染病的防范,夏季炎热,学生不易入睡等,要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

再次,在特色服务、创新服务上,宿舍有广阔的空间。比如在生活上可设立诸多的便捷服务,如生活指导,包括一些生活细节、生活常识,生活帮扶,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结对帮扶等。在学生的思想、心里引导上,可在宿舍楼设立心里辅导站,帮助学生度过心里难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氛围的引导上,利用宿舍楼的板报宣传好人好事,宣传各类先进,宣传主流文化,等等。

五、以新课程实施为宗旨,形成全员、全面的管理氛围;

宿舍管理的目的是为班级管理创设更好的环境,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宿舍管理的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提升人,这也是在下新课程赋予的职责,因此,宿舍管理不应只是学校后勤部门的事,不应只是学校某一班级,某一部门的事,它应该是学校前方、后方,班主任、非班主任共同关心的事,只有只样,才能形成全员关心,全面管理的氛围;只有只样,才能把宿舍纳入学校新课程建设的范畴;只有只样,才能真正全面构筑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

从措施上来说,第一,把所有学生在宿舍的综合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学生在宿舍的突出表现进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以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动力。第二,建立学生宿舍电子档案,把学生个体和宿舍群体的各项表现记录在案,形成电子文本。一是便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查阅,实施有效的管理;二是为宿舍管理结累有效的素材,形成有效的经验。第三,如前文所说,宿舍管理的定位不应只是学生外显的行为习惯管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应该立足关心学生的全面。因此,除了日常反馈内容的变化外,宿管员要有一本专门记录问题学生、优秀学生,重点问题、特殊时间段的特殊问题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各种情况,及时反馈,并及时做好引导工作。第四,创立宿舍自己的宣传小报,及时宣传宿舍管理的动态,宣传先进宿舍、先进学生,以此让全校关注,全员重视,形成管理合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宿舍管理不可回避的目标,因此针对目前宿舍管理的现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适应学校发展的整体发展要求,拓展已有的管理思路,拓宽现行管理的视野,创新旧有的管理方法,是新形势下宿舍管理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