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探寻学校组织变革的真谛

时间:2014/2/10

关注中小学学校组织变革很久了。记得2004年北京广渠门中学打破教务处、教导处、后勤处结构,成立课程部、资源部、学生服务部时,我就小小的震撼了一把。而真正开始促发我们关注学校组织变革问题的是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后一批学校的创新,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学部制建设、北大附中的单元制、北京丰台二中的流程再造,等等,校长们组织变革的实践智慧大大激发了我们对学校组织变革研究的兴趣。于是,在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启动时,经多方协商,领导认可,我们确立了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的研究主题就是“学校组织变革”,由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承办,聘请了在学校组织变革探索卓有成效的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北京师大教育学部书记褚宏启教授为工作室特聘导师;通过自主报名、区县教委推荐、专家面试等环节选择了北大附中王铮校长、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陆云泉校长、北京171中学陈爱玉校长、北京156中学吴伟东校长、北京丰台二中王志江校长、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北京延庆二小刘明军校长作为入室研究员,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学校组织变革共同研究之旅。
    有人说,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与谁在一起。两年来,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第二工作室在特聘导师褚宏启、李希贵两位大家的引领下,在七位可爱的、智慧的校长努力下,在学院导师陈丽的具体设计下,在项目秘书吕蕾博士细致服务下,形成了开放大气、快乐分享、研究合作的文化氛围。难忘我们一起深入每所学校交流时的畅所欲言,难忘选题时各位的唇枪舌剑,难忘研究过程中的痛苦纠结;难忘上海国际学校考察时的兴奋分享,难忘延庆冰灯之行的“坦诚相见”;难忘李希贵校长的智慧点拨,难忘褚宏启教授的高屋建瓴,与他们在一起,领略什么叫教育家的风范!难忘王铮校长沉稳内敛中的变革魄力与谋略,难忘陈爱玉校长婉约妩媚中的雷厉风行,难忘吴伟东校长温婉低调中的不凡卓见,难忘陆云泉校长才子风骨中的务本求实,难忘王志江校长诗性哲理中的教育坚守,难忘李明新校长激情飞扬中的远见卓识,难忘刘明军校长朴实外表下的诙谐聪慧,与他们在一起,明白什么叫名校长,什么叫静下心来办教育!两年来,我们“相约星期三”,共同走过点点滴滴,已经把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第二工作室装饰得美轮美奂,也将成为我们人生之旅的幸福回忆,温馨着我们未来职业生命的前行之路!
    两年来,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第二工作室的校长们完成了选题、开题、研究实施、研究成果撰写的过程。校长们的研究是对学校组织变革的行动研究。在校长们行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工作室校长们的智慧,大家群策群力,智慧共享,先后举办了18次研讨交流会;另一方面导师们对每位校长进行多次个性化单独指导,引领校长们的研究方向,解决研究思路、研究观点等问题。然后由工作室学院导师陈丽教授对校长们的成果逐一修订,由工作室特聘导师褚宏启教授与李希贵校长最终定稿,由工作室秘书吕蕾博士进行最后的文字校对。
    北大附中王铮校长的《学校多元自主发展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在分析当前中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与推进北大附中走多元自主发展之路的组织结构变革(建立五大部、七大单元、四大学院、五大中心)与组织制度变革(实行学分制与选课制的统一结合、走班制与小班教学、导师制),可以看出一所名校的成熟名校长在进行学校组织变革顶层设计的前瞻性,整体推进的力度与睿智。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陆云泉校长的《教学方式转变与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提出学校组织变革需要聚焦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此带动和推进学校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变革。陆校长采取课题研究带动与行政推进有机结合、组织结构优化与组织职能完善有机结合、观念引领与机制保障相结合、小步子渐进性推进五大策略进行变革,体现了一位新任名校长进行组织变革的谨慎与智慧。
    北京延庆二小刘明军校长的《基于教学管理的学校组织变革实践研究》,围绕教学管理,按照“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的管理策略,稳步进行管理关系的调整(以教导处为核心的学校组织结构改进)、行动导航(以实践为主导的干部培训和提升)、课程建设(构建“两院一组一团”校本课程格局)、技术服务(以科研为导向的技术变革)、文化与制度变革(以文化为统领的环境建设创新)的系统学校组织变革实践过程,反映出一位郊区名校长进行组织变革时的务实态度与系统思维。
    北京市171中学校长陈爱玉的《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学校组织变革》,在分析科层制管理模式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基础上,指出新课改提出组织变革的专业化取向,并在梳理学校“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组织变革”举措基础上,提炼出学校组织变革的基本策略:构建价值体系,形成组织结构向心力;在“强调专业化取向”中引领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在“基于实际问题的校本研修”中丰富教师团队学习;在管理上从集中向赋权转变;在运作机制上从竞争到既合作又竞争演变;构建以专业绩效导向为特色的综合评价体系。陈爱玉校长的改革探索反映了一所大校的名校长战略思考与实践落地的完美结合。
    北京一五六中学吴伟东校长的《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合学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教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清晰分析学校选择什么样的科研课题、组织层面如何推进教科研才能保障教科研作用发挥问题,反映出一所普通中学的名校长进行组织人员变革时的务实态度与智慧取舍。
    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的《 “四季课程”整体构建的实践探索》,以促进小学生生命成长质量为根本,以北京小学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北京鲜明的四季变化和社会现实作为新的课程资源,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性规划而构建起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2-1-2-1式”课程实施模式,以及由此而推进的学术型组织的建立与机制的完善、扁平式管理方式下的班组建设、加强家长委员会作用及家长作用的发挥等组织变革的策略,促进了学校组织由行政型向学术型的转型。李明新校长的探索,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变革,富有极大的创新性、前瞻性,反映了一位名校长的远见卓识与责任担当。
    北京丰台二中王志江校长的《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在提出“教育学建立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观点之后,进一步追问学校之本质,分析学校是由“常人-真人”构成的生生不息的存在之境域,然后对学校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校歌、校徽、校旗等进行了系统设计,反映了一位年轻的名校长对学校的理想建构与诗意追求。
    校长们的探索,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旨归,涵盖了学校组织价值与战略变革、结构变革与功能调整、制度变革与文化变革、人员变革与技术变革等方面,体现了学校组织变革育人为本、学术主导、聚焦学习的本质追求,反映出校长们重塑学校系统的民主开放、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行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追求。至于在变革过程中采取策略与举措,更是反映出校长们把握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创造性变革的实践智慧!名校长第二工作室校长们改革探索的价值一方面表现为校长基于学校实践而提出的创造性的改革思路和改革举措,另一方面,他们的改革自信源于对学校组织变革系统和深刻的研究。这些鲜活的变革实践,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组织变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折射出这批名校长的责任担当、智慧魅力与教育情怀!
   校长们的研究成果是阶段性成果,本书呈现的是两年来校长们进行组织变革的部分行动研究成果,有些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最前瞻的实践探索,有些尚显稚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期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有明确的结业时间,但是校长们的变革探索还在继续,也许再过几年更加成熟的组织变革经验会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期待着!

《学校组织变革实践:校长的探索》一书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