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的角色异化

时间:2016/3/2
目前,大多数校长基本上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勤勤恳恳工作,作风正派。也出现了一批办学有特色、工作有成绩的优秀校长。但也有一部分校长,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对自己的角色认识混乱,出现了角色异化现象。

经济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高要求和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使校长变成了“企业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家长要求学校育出天才。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不得不改善自己的办学条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各个学校都花大量的资金去兴建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运动场,配备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聘请优秀教师。而这些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满足不了的,校长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向政府要拨款、到企业拉赞助,使事务繁多的校长们没有精力去处理教育教学问题,原本应成为一个教育家,现在却变成了“企业家”,严重阻碍了校长的健康成长。

学校布局调整造成的校内不同教师团体的矛盾使校长变成了“协调员”。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有两个或更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的现象到处可见。在这样的学校里,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他们带来了各自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同的教师团体。文化与行为方式的冲突使原本一体化的学校出现了分裂,原有的制度在“新鲜血液”的冲击下无法贯彻,新的制度的建立又会遇到不同团体的不同要求,教师们往往为此而产生团体的矛盾,作为校长就不得不在不同的团体之间寻找新的动态平衡,一个教育领导者变成了一个“人民协调员”,校长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措施难以顺利实现,也就更谈不上成为一个成功校长。

校际之间对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使校长变成了“外交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这造成了近年来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对教育的不断投入,使各个学校的办学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办学能力的提高与生源减少的矛盾,使对生源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为了生源不择手段。同时,政府在教育投入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越是名优学校获得的教育投入就越多,使得大部分普通学校不得不为有限的投入而展开惨烈的竞争。这样的情况在职业中学里面显得尤为突出。这就造成校际之间对教育资源的恶性竞争,能不能争得的生源、能不能获得投入成为实际衡量校长能力的标准,校长们不得不为此展开各种各样的外交攻势,搞好与下级学校和上级政府的关系成为校长日常工作的主旋律,外交能力竟然成为了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俨然成了一个“外交家”。在如此背景下,校长们也就没有时间去静心提高自己,最多只能成为一个“事务型”校长,离成功校长越来越远。

先进教育理念的要求和学校现实的矛盾使校长成为“表演家”。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经常组织校长去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去高等院校学习理论,甚至派去国外参观考察。通过这些学习、考察,校长们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对落实先进教育理念充满信心。但在回到学校实际进行操作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实际情况的不同,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加上校长们的领悟能力不足,部分学校校长在应用时出现了“四不像”的现象,素质教育的“皮”,应试教育的“芯”,实际上变成“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兄弟学校的参观,有些校长不是成为先进理念的“落实者”,而是成为做表面工作的“表演者”。这样,不但没有走出一条不断学习、用先进理念提高自己的道路,反而成为一个追求形式、搞花架子的形式主义者,背离了校长健康成长的方向。

校长的角色异化现象,严重阻碍了校长的专业成长,影响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的完成,对这一现象加以反思,可以帮助校长更充分、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教育改革中,自身专业成长必然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利于得到逐步的改善,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以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