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时间:2016/3/12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适应市场竞争、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学校整体执行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校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抓好。
一、抓好学校全局性的精细化管理
一要从职责抓起。目前,社会分工、专业操作和服务质量等的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相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将教育、安保、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与服务性工作不断地引向深入,做得精细周到;就是要求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职责、督察措施、奖惩规定;就是要让每个人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从计划抓起。学校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得越全面、条款写得越具体、执行得越认真,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应该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标)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并能对照计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去一件件完成。抓好计划的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任务。
三要从程序抓起。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要把管理程序中的各个细微环节都想得周全,确保环环相扣、环环不漏,以减少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程序、办事讲程序、人人懂程序的工作习惯。
四要从制度抓起。制度健全,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我们要培养学校的教职员工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一所学校只要把制度落实好、执行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得到保证。
五要从考核抓起。学校工作涉及的面广,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特别要重视抓好量化考核,并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质多酬,劣质少酬,无质不酬”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六要从检查抓起。有人说:“人们不愿做你希望他做的事,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这就警示我们,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有分工、有布置、有要求之外,更重要的一环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我们要严格检查各类人员上岗到位情况,解决“出工”的问题;严肃检查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解决“出力”的问题。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并将每个人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进行适当的奖惩。
二、抓好局部性的精细化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抓好局部性的精细化管理很重要,这是学校整体管理优化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