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高成就。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管理的本质考察,毛泽东应该管理学的超级大师,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内涵。有许多中国企业家在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他们办公室的书架上既有西方管理学经典,也有《毛泽东传》、《毛泽东选集》等著作。
1995年9月,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工作,担任班主任。高三就开始读《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兵法》的我,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班级管理,将一个原本很乱的“烂班”转变成了具有良好班级文化、有口皆碑的好班。在运用毛泽东思想进行班级管理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心得。
1、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一流的战斗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善于从思想上解决改造世界的认识问题。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非常注意抓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我非常重视上好班会课和团队活动课。这两类课不仅是加强常班级规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正因为如此,我在准备这两类课的时候,往往比准备我所任教的文化课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这两种课在实践中还形成了不同的定位,周会课偏重于严肃,强调班主任的权威,团队活动课偏重于活泼,虽然也是我主持,但基本上是学生的天下。其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时事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和艰苦奋斗精神。再次,比较注重团员的培养和示范作用。在当时应试教育色彩还比较浓的条件下,班主任一般都不太重视团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往往是选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进去了事。我则认为,加强班级团组织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以影视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为比喻,把团员的形象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在初一还没有团员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入团,在发展团员的时候否定了“唯学习成绩”标准,把各方面的进步学生都纳入到团组织中来,在班干部之外又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先进群体。
2、重视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没有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矢”就射不中中国革命的“的”。同样,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片面的了解情况,往往会使班主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出现偏差而留下遗憾。为此,不论大小问题的处理我都比较注意先了解清楚情况,比如:在接手班主任工作之初,我非常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请教;为了解班情,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对全班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家访;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动态,我经常性的往教室、寝室和食堂跑,并且形成了习惯。了解详细的信息之后,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详细的思考解决的办法。受我读大学时看到的一本关于毛泽东思维艺术的书影响,我习惯于用“这样做行不行”和“这样做是不是最好的办法”这种模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发现问题的症结之后,为寻求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往往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进行集中思考。付出终有回报,这种通过详细调查的努力,使我在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时能够抓住要害,而且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法也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3、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共产党在历次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切实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相应的作风。1998年,初任班主任工作的我,虽然读大学的时候在教育学中学过怎样做班主任,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是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因此,我比较注重对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创新。为了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我从一位同事那里学来了一些魏书生“以法治班”的管理方法,如:“班级选举”、“课前一支歌”“值日班长”等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发现了这种管理方式的嫁接有很多与班情不适应的地方,于是对其进行了取舍增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将魏书生的《班级日报》与我读大学时的《团员日志》的形式相结合,发展成为《班级日志——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并在体例和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后来,写《班级日志》成为了94班一个很好的传统,也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我对所带的班级进行了当时流行的CIS导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来发现光有概念不行,还要有体现这些概念的班级优势和特色,便形成了“谋势—造势—借势”的操作手法。此外,在后进生转化问题上,对于那些基础太差、实在没法读好书的学生,只好事实求是地改变对他们的要求,从象对一般的学生那样要求他们“考出好成绩”,转变为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种做法虽然在学习成绩上没有取的令人满意的成效,但确实较好地实现了对后进生的转化。
4、不打无准备之战
“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涵,对于保障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以弱胜强和以少胜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每次考试或重大的班级活动之前,充分的动员和细致的准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效的。从这一认识出发,对于学习基础很弱的94班,我不仅重视事前的发动和准备,而且非常重视提前做出准备,未雨绸缪,抢战先机。一年二期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提前向学生讲述了在下一个学期才开课的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意义,使学生在思想上提前进入战备状态,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牢牢树立了“物理回回考第一”的形象。二年二期要进行的生物、地理会考,我在二年一期的时候就开始下毛毛雨,造声势。这样,以这种“未雨绸缪”的举动为先导,在其他一系列的措施的配合下,94班准备充分,在这次会考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首战必胜”,是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战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打好了第一战,就为接下来的战役发展准备了很好的条件。在为班级创造优势的过程中,比较注意“首战必胜”的原则。比如:在初一下学期的排球赛中,我就非常注重首场比赛的效果,打出了气势,为以后的比赛准备了一种威慑力。又如:为了实现“物理第一”的科目品牌形象诉求,在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尽管第一次考试是一次大家都不在意的小考,我们班却做了充分的动员,取得了年纪第一名的成绩,为以后的物理学习的信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集中优势兵力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这一思想的系统学习,我发现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形成局部优势。说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实际上就是以“己之上驷”去赛“敌之下驷”,形成局部优势,并逐渐转化为整体优势。面对94班这样一个学习底子很差的班级,要提高学习成绩,和“敌人”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一年一期期末的时候就曾经因此失败过。后来,一年二期进行语、数、外三科统考,我找到了形成局部优势的机会。我要求学生集中优势兵力于这三科,其他科目的学习则大幅度放开。一般而言,有经验的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也会适当的放开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后再去补火,但是,因为94班基础差,所以我们对其他的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科目的学习几乎是完全的放开。惟有如此,才能形成局部的优势,我们也因此考了第一名。在此基础上,我又注意将学生取得优势以后的喜悦心情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努力把它上升到了整体优势的层面。二年一期的时候,94班取得了8门功课5个单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另外一次比较成功的“集中优势兵力”是准备生物、地理会考。不过,这时94班的学习成绩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因此采取的是适度集中的策略,放开的是那些前后连贯性不强的科目和识记性较强的科目。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这种策略时,在取得优势之后一定要注意事后的补火,把因为集中而纳下的其他科目的学习补上,以免顾此失彼。
6、执行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在班级管理中推行群众路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还能够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首先,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通过全班的共同讨论。其次,对于班级重大活动的开展要注意听去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因为开展活动本身就是为了学生,不听去他们的意见岂不是南辕北辙。再次,在重大的、棘手的问题的处理上,比如,矫正班级形象,转化后进生等等,有时就需要发动班级大多数学生,以形成合理的舆论压力。除此之外,充分调动了大多数的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以后,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向班主任反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出来了,这是94班班级文化活力的源泉。
7、讲究策略
毛泽东精辟地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和平建设事业,讲究策略的灵活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94班的管理实践中,我曾经有过许多成功的策略。利用“鱿鱼效应”把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的座位放在一群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中间,让他激活这些学生进一步前进的潜力,同时也让他在好学生中潜移默化。初三的时候,为了不露形迹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灵麻辣烫”活动,鼓励男女生之间互相挑坏习惯。一开始,双方还是闹着玩,后来不知谁不小心说露了嘴,导致了男女生之间一场维护面子的“大战”。在一旁 “煽风点火”的我心中窃喜:都中计了,得来全部费功夫。还有一次,一个女生团员,因为没有按照我的要求自发地带劳动工具,被我装腔作势地批了一句“就象社会上共产党员中的腐败分子”。没想到,她放学后在教室里哭泣,不肯回家。学生们向我反映情况,说我讲她是“腐败分子”她很伤心,并暗示只要我去教室收回这句话,她就不会哭了。哦,和我“闹脾气”,无非是要班主任“认错”,以挽回面子。于是,我来了一回善意地“斗智”。如果急着去解释,不但解释不清,肯怕在眼泪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的束手无策还会影响自己的班主任形象。因此,我用了一招“缓兵之计”,让学生传话说我就去教室跟她解释,以安其心。然后,我打开录音机听了两三首歌。等我慢慢地走向教室时,半真半假的她情绪已定,眼泪已干,要再“威胁”我也没有了可能。我的到来说明了我很重视这个问题,因此我没有必要向她再解释,便朝两个在教室里下象棋的男生大叫一声“将军”,一笑了之。
8、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重视榜样的力量是教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涵。革命战争年代的好榜样张思德、白求恩,和平建设时期的王进喜、雷锋、无不表明毛泽东对榜样力量的重视。针对94班学习基础差的情况,我采取的提高全班学习成绩的是“抓住中间带两头”的战略。既重点抓好中间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然后,以中间部分学习的进步,给上层的学生以压力,给下层的学生以示范和动力。在带动中间层的问题上,我是通过树立一个榜样来实现的。当时有一个叫徐志强的学生,成绩一般,但也还上进。通过沟通,我安排他在二年一期的时候专攻物理这一科,其他科目采取守势。后来,他的物理成绩上来,不管考试题目多难,他总能进入班内中上等的行列。他的成功成就了一个品牌,其品牌价值是“基础差的人只要努力就能搞好学习。”这对于94班数量比较庞大的中间层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这是“学会学习”的榜样,另外还有一个“学会做人”的榜样。有个叫唐荣的学生,学习基础很差,但人本质上是很好的。他对学弹吉他很感兴趣,并多次提起要跟我学吉他。通过综合考虑,我决定以学吉他为载体,让他自己体验“付出终有回报”的做人的道理(学习上,对他不做过多的要求,只要认真就行,因为他基础太差,要求也没有用)。唐荣学吉他非常有热情,有时天没亮就开始练习了,可以说是起早贪黑,非常投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吉他的条件并不好的唐荣,在全校性的歌咏比赛中作为特邀嘉宾登台献艺。另一个榜样形成了,它给学生,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学生一种追求上进的暗示和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