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作为校长还要上课?
校长上课是校长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个教育工作者可能能做一辈子教师,但不一定能做一辈子校长。在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如果校长长期脱离课堂,就不能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就不会使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就会跟不上学科和教学发展形势,就会离专家型校长的要求越来越远。这不但会阻碍校长的自身发展,还势必会造成做校长的人除了能做校长之外,别无所长,一旦离开了校长这个岗位之后,连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做不成。
校长上课是校长领导力的源泉
校长对教师的领导,首先是对教师业务上的领导。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要抓好就少不了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业务,如备课、听课、检查布置和批改的作业、评课等。离开了这些活动,必然会造成校长对教学业务的生疏,久而久之就很难发现其中的优缺点,丢失了话语权,只能说些“态度认真、数量充足、格式符合要求”等大话、套话、空话、正确的废话。同时,如果校长不上课,就会让教师不信服校长的业务检查。这在无形之中弱化了校长的领导力。因为校长领导力一部分来自校长职务所赋予的行政权力,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来自校长的个人修为。因此,校长不仅要上课,而且至少要在所教学科上有些许过人之处,课堂就是锻炼校长领导力的阵地。
校长上课是校长密切联系教师的桥梁
校长不要让教师把自己看成“官”,更不要把自己看作“官”,一个校长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单靠一个人也办不好一所学校。校长上课,在课堂上的身份与所有教师一样,亲身经历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会真切体会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根据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种接地气的方法,可以使校长和教师零距离协作。其实,上课的校长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官,喊“同志们跟我上”比喊“同志们给我上”的声音传得更远。
校长上课是校长获得荣誉的基石
校长的最高荣誉并不是获得了什么级别的奖励,而是教过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多年后,还能回学校来看望他,见面时能叫校长一声“老师”,能记得这位老师教过他们班什么课,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过的道理、在作业本上给他们写的批语……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虽然已经做了二十多年校长,但至今仍然坚持上课。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这个校长当的不够自信。可是我认为,一个校长抱着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