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让学生主动自我管理

时间:2013/12/5

让学生主动自我管理
—专访聊城第七中学校长朱方静

一所学校如何铸就自己的魂魄,“根本”和“泉源”无疑就是一所学校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聊城第七中学校长朱方静认为,铸魂魄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学校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让每个教师具有知情权、议事权是一所学校主人翁意识的体现。聊城市第七中学积极培养智慧型教师,全力构建高效课堂,形成了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载体的“学、导、思、用”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校情求实效

课堂竞秀展风采

聊城七中的课堂,却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奋点,我的兴奋点在课堂上。”聊城七中的校长朱方静,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兼任初一年级的副班主任。朱方静说,在她上任之初,聊城七中的课堂教学却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朱方静校长决定大胆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真正涌动起智慧与活力。

为给师生搭建起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舞台,学校制定了“学、导、思、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化细则。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教师尝到课改的甜头,也带动了其他教师观念的转变。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对某些科目很感兴趣,对某些科目缺乏兴趣。为此,七中着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而是“导学”,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再把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这一模式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使学生们真正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七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按照合理分组、展开竞学、组内分析、阶段评价四个步骤展开。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8人左右,设1名小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各项工作,其余成员都有具体分工,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巧助学生健康发展

“我不仅语文达到了最高级——六星级,英语和数学也都过了最高级。考级让我学习起来是又轻松又快乐。”聊城七中初一年级七班学生徐季轩高兴地说。

考级,一般是指某一专业或技能的定级或晋级考试。而聊城七中巧妙地将其规则引入,加以改变,并与学科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语文这一学科,老师把知识点分成文言文、字词等六方面,一方面一个星级,学生考过一个方面,就可过一级。如果每一方面都过关,学生每学期就可达到最高级别——六星级。在考级之前,老师都会将某一方面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加以提炼,总结出来,然后印发给学生。学生在周末准备,周一回到学校参加过级考试。

“出的题目都是从学生周末复习的知识点中提取出来的。”初一年级语文老师丰月明介绍说。将美味的桃子挂在适当的高度,只需做些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得下。桃子不是老师喂给学生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亲自摘取的。只有亲自摘取,桃子才更彻底地属于学生。考级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管理就是为老师、学生服务

“如果和谐是一朵花,那么校长就是在培育它开放的土壤。”在朱方静的人生词典里,没有“务虚”和“花架子”。

学校实行校长责任制,赋予校长人、财、物等方面的大权,似乎意味着学校出现管理集权,让一部分教师有孤独感、无助感。为转变部分教师的思想,朱方静及主要中层领导干部主动反思,给自己重新定位,在头脑中树立两种意识:一是为师生和社会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二是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意识。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在广大教职工中经常开展调研、座谈、学习等各类活动,扫除教师的疑虑。“学校的主体是人,服务对象是人,让每个教师知校情、议校事,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在决策大小事的前、中、后要多与教师商量,从而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一班人始终竭尽全力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朱方静如是说。

近年来,学校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通过不断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把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学校事务公开,自觉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学校领导都自觉把完善校务公开作为学校行政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具体实施方案、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以及具体的操作办法等方面都作了统一。此外,婚丧、生病必到场;为教职工子女解决入学入园问题;在寒假组织干部对部分教职工进行慰问、家访及义务咨询课堂……这些已成为七中全体教师工作中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