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草堂小学学校管理的革命解读

时间:2014/2/28

现代学校管理,除了经验化、人性化,更要有一个可操作、可观照、可创造的现代制度,用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的变革带动学校创造性地可持续发展。发端于成都草堂小学的这一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下的原始生成。通过四年的研究,他们形成了“一所学校、三级校长,两级学校,纵横交错,互为织网”的管理模式。
  一、走近草小
  现在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草堂小学?
  最近,有教育专家到成都市草堂小学调研,坐在校长室里,一个老师意外“闯入”。
  闯进校长办公室的是五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谢嵋。她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清晰地罗列着一个时间表----为一个生病住院,将暂离学校两三个月的孩子。表上的安排具体到每天由谁打电话,由谁写慰问信,由谁去看望。全年级从学生到教师,几乎全部参与动用。看完,校长蓝继红笑着表扬了谢嵋。专家在一旁却非常吃惊:这样的东西,真的是年级组自行安排、组织、发动的?老师们没有怨言?教师“执行校长”有此等号召力?谢嵋的回答是,“这是我们年级分校的大事,老师们策划行动的积极性比我还高。”
  这就是草堂小学实行了四年的“执行校长”管理变革后,学校日常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专家亲眼见证的,正是由草小原创的“执行校长”管理变革带来的改变----一个年级思考与关注的问题,所站的角度与视野却是全校性的,年级“执行校长”深知“校长”一词的涵义与担当。这,正是让专家内心震荡的原因所在。
  二、现状分析
  这是一场怎样的学校管理的革命?
  从2005年8月“执行校长”初登草小地界到现在,不过四年。也就在这四年里,伴随着最初的质疑、拷问、探询,到一直以来坚持、坚守与坚定,沉淀下的,就是一个原创的学校管理机制,其关键词包括:校级“执行校长”、教师“执行校长”、分校。
   一个学校,三级校长,两级学校,纵横交错,互为织网。三级校长分别指:教育局任命的学校管理行政校长、学校特色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年级分校教师“执行校长””三类校长。两级学校,第一级是教育局任命的学校中心管理级;第二级是以年级为单位的“雨之灵”“花之语”“彩之舞”“诗之友”“学之缘”“生之乐”六个分校管理级。
  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
  这个岗位,在全校范围内公推竞聘担任,任期一个月。该校长在一个月“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拥有倾听、观察、建议、执行等权利和义务,代表教师参加学校行政会。每个校级“执行校长”还要有展现自己特色、富有学科特点的执政梦想,他将主持召开圆自己的梦想的行政会,部署具体的工作和细节,并在同伴们的协助下实现梦想,精彩亮相。
  四年来,30多位校级“执行校长”在“执政”期间策划组织了约60次校级活动,其水平与效果非过去的行政指派可比,不仅让30多位教师圆了自己的梦,更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曝光率。
  【案例】
  关于行政会,2006年10月的教师“执行校长”彭晓爽说:“第一次参加周一的行政例会,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严肃但不失轻松,简洁而不忽略细节。大到省委书记的到来,小到一位生病老师的代课,行政会都会细致讨论,作出安排和决定……”这些事,不当教师“执行校长”,又怎么知道呢?行政与教师的沟通,草小有了最有效的载体。通过这个,普通教师也可以具有统领全局的素质,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不再狭隘于教师本位。
  2009年10月的“执行校长”李佳,过去在不少人眼里是一个踏实做事,从不张扬,“从不希望得到更多关注”的教师。被民主推荐后,她“吓坏了”,晚上给校长蓝继红发短信,“我要怎么面对这一个月呀。”经过碰撞,李佳发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是课堂,于是,在亲友团----英语教研组的全力支持下,在教导组的紧密配合下,一个现代教育课堂梦想计划渐渐成形。这一个月里,李佳做了这一辈子从没做过的策划,各种策划:课堂策划、评价策划、活动安排策划……
  10月27号,主题为《诗意课堂,活力流韵》的现代课堂研讨会在草小如期举行。上课的老师是资深英语教师金怡,这是一堂具以颠覆过去,具有太多突破点的课堂,这是一堂让蓝继红暗暗捏了一把汗的课堂----现代课堂,这是今年整个青羊教育都关注的焦点之焦点呀。可是,这堂课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很现代了,因为,一个普通老师,用她自己的行动开启了一所学校的课堂教育实验计划,她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过程中就体现了现代课堂之精髓!
  当你成草小的校级“执行校长”,你就真正明白了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
  在六个年级执行分校,设立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岗位,并由年级教师“执行校长”“组阁”----建立年级执行分校校长管理机构。
  这个管理机构里有自己的教师校长和副校长,自己的教师教导主任。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人人都在分校中有兼职,参与着分校的管理,每位教师都成为年级“执行校长”的管理助手之一。年级执行分校思考最多的就是:我们怎样高效地完成学校工作?怎样有特色地完成学校的工作?怎样有创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怎样形成年级的风范和管理风格?”在年级“执行校长”分校管理的平台上,每位老师都释放着活力,年级团队齐心协力,共享着成功的喜悦。学校还定时召开年级“执行校长”会议,搭建起各年级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同舟共济又友好竞争,使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突出,特色纷呈。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是这个管理机构的核心人物与灵魂所在。
  【案例】一年级“彩之舞”分校的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叶华,四年间,她上上下下当了几次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过去的叶华是个能力超强但却不太主动的人,总是把自己班里的事情做好就算了。现在的叶华,却成为了“发现问题,追求完美,事事当先”的人。今年秋,新教师迟迟没有到学校报到,作为一年级的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叶华急了,找到蓝校长说:“新老师来了,让他们先到我这儿报到,我有很多安排了。”蓝继红听了哈哈一笑,“我这个甩手掌柜是当定了。”
  何萍刚从二年级“执行校长”调整成为教导主任,蓝继红对她的评价:她用她的个性影响了一个团队。五年级整个年级跟何萍的风格就很一致----沉静而有序,安静而高效。校园里近来流行一种叫小蜜蜂的扩音器,何萍要求五年级组教师一律不得使用:“老师轻柔的、心平气和的讲课,孩子们也就能学会安静的聆听”。何萍给年级“执行校长”的总结是:“缩小版”校长。
  四年来,已有10余位教师担当过分校校长。分校在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每学期也会有新的调整与变化。但最大的一点变化在于,如今草小的每个年级就是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在“我的年级我的校长”的带领下,精神饱满,目标明确,步伐统一。
  如今,草小的五位教导主任中,有四位产生于校级、年级两级“执行校长”。校级“执行校长”的“圆梦”,年级“执行校长”的“执行力”,在精神与现实的辉映下,草小轻盈前行。
  三、专家设问
  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究竟意味着什么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应该是在同一时间段产生的。但是,这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校级教师“执行校长”,任期一个月,职务津贴200元,代表教师参加学校行政会,作为教师与行政之间的桥梁主动参与、主动建设、有效沟通,适度监督和推动学校的管理工作。年级分校“执行校长”,任期如无意外一般为六年,职责是全面协调、管理年级执行分校中的事务,职务津贴300元。
  将两级校长对比一下: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完成的是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坚决执行。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更多的是在圆教师“执行校长”们自身的一个梦。一个立足现实,一个关照理想;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要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相对稳定的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职责,但却没有一成不变工作团队,团队的建立松散而灵敏;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有人权、财权、事权,每个学期末,学校将就年级工作情况进行“有奖考评”。校级教师“执行校长”,不考核、不检查,相当于校级管理的志愿者,要的是激情,看的是内心的收获。
  这样一对比,管理的层次体现出来了:校级教师“执行校长”虽然“官大几级”,但在实权上却还比不得年级教师“执行校长”。他们就像现实与理想的两条交融线,有平行的行走,更多的却是交叉的互助。
  两个阶梯,映照出教师在学校学习、工作的现状:梦想往往会照进现实,不然,现实将是失色的;现实是梦想最好的砥足支撑,否则,梦想将无依无靠。
  校级和年级两级“执行校长”,与“当家校长”又是怎样的关系?
  几年间,对这个学校管理变革的坚持与坚守,其间的酸甜苦辣,最有感悟的还是草小的当家校长蓝继红,她承受的不解与质疑也是最多的。但蓝继红认为有质疑是好事,能够让她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同时永远保持清醒与理性。对于三级校长间的关系,下面有一个深入浅出的说法。

校级和年级,这由学校创设出来两级校长,其主要作用在于让一所学校除了一个当家校长,还在不同时期拥有了七个校长!这七个校长,是当家校长蓝继红权利被“分权”的结果。一分七份,各织各的网去。小网织成大网,每人都能牵动网。“八个人的头脑一起为学校燃烧,虽然各为各自岗位,但燃烧的热度将是多么可观。”分权,将创新的决策权和日常杂务的处理权下放给下一级的责任人,高层只保留对少数重要问题的决策权和对疑难问题的判决权。
  在一个单位组织中,权威似乎自来就是会受到挑战的,这几乎是单位组织正常运作的定律。所以,权威在单位范围内权利似乎无限的同时,也要承受各种最终压迫与抵抗的矛盾与压力。但“分权”织网后,当家校长的角色从首席绝对责任人变成了后期最终裁决者,矛盾被转接与后移。
  分权并没有把蓝继红的现有权力减少,却是将蓝继红的权力放在了更加弹性却又更加前沿的教师群体之中。将过去的校长权威更多的以一种权益的方式被体现与运用,从而被更大多数的教师所理解与接受。有专家认为,在学校里如此分权有点像“过家家”,但同时专家也自问?为什么所有的教师都愿意跟着“过家家”?究其原因,这里面的终极魅力就在于重新设计职务、岗位再造后,教师对全新角色的认定与认同。
  【案例】过去,年级教师安排方案总是会受到各方强烈关注,老师们会关注:“跟我搭班的是哪些人?年级内每个班的水平是否大致相当?”家长们更关注:“这个年级哪个班强?哪些优秀教师落到这个年级?”原来这些问题与矛盾总会上交到校长一级,个体教师对岗位的不满会直接表现为对校级安排的不满。
  实行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制度后,这一切都由年级“执行校长”去组阁组队。如果有教师被一至六年级的每个队伍都“抛弃”,这个教师要思考的绝不会再是“学校是否公平”,而是“我有什么问题”,最终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一疑问的,正是过去他可能上交矛盾的“当家校长”:“为什么六个年级都不要我?我应该怎么做?”
  所以,蓝继红的工作不会减少,但体制内良性而科学的循环,将校长的功用与力量用在了最适当的地方。
  年级组长和教师“执行校长”的区别和共同点?
  年级教师“执行校长”承担的责任绝对不是传统意义的年级组长扛得动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其身份中有“校长”这个词。“一定要是校长”,在最初的设计中,学校行政一致决策认定。
  “校长”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要让教师“执行校长”像校长一样工作,让一个年级像一所学校一样工作。所以,蓝继红一开始就对教师“执行校长”提出要求:模拟学校的运作去管理分校。
  相对于年级组长的“领命做事”而言,年级“执行校长”要做的是“管理决策”。但同时,作为教师的代表者,年级“执行校长”毕竟不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在管理中最需要运用的是沟通、感情与认同,充分发挥了专业智能的潜力,用专业去推动工作,用智慧去创造空间。
  【案例】教师“执行校长”谢燕在自我总结中说:做教师十多年来,从未想过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有一天也能当上“校长”去管理“自己的学校”?因为茫然,因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因为和同年级老师长久以来固有的工作方式,她一时角色难以调整。
  她总结说:“不曾想每一个老师的事都是我的事,我不仅要跨学科管理,还要凝聚团队成就每一个老师,更不曾想这一切都是我的责权范围。为此,学校领导一次次帮助我,使我从内心深处不断地重新剖析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重新寻找自己的角色位置。”慢慢地,谢燕学会不再独善其身,不再局限于自我狭小的空间,学着像一个真正的校长一样思考着分校新的运作。
  怎样让新教师迅速融入分校,感受团队的温暖;怎样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岗位,让每个人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怎样让换了老师的孩子和家长接纳他们的新老师?不能让团队中的一个老师感到教育的孤独,不能让团队中的一个班级落下。这一切,都是作为教师“执行校长”要去思考与面对的,“操心”与“管辖”的界限正如一校之长。
  六个分校的关系,一个年级班与班的关系,在全新的管理体制之下,是怎样一番情状?
  分校之间,有竞争,更有合作。分校只是相对固定,每年都会因情况而有变动。分校之间的竞争,既有硬性的一些考核指标,但更多的却是对一些软性要求达成的精益求精。这是被施予责任与义务后,共同参与后创造力迸发的结果。
  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则是完全的友好合作。这是一个被捆绑的利益共同体。支撑这个共同体最主要的因素是对精神合力与工作氛围的需求。

【案例】两年前,遇上市上的教育质量调研。草小抽到一个年级。区上统一阅试卷,阅后统分。草小五个班,齐刷刷地全在一个水平线上,特别整齐。统分结束,区上的工作人员专门给蓝继红打了一个电话:“这个年级怎么做到的?成绩都很好,而且非常整齐。”得知这一消息,蓝继红很开心。
  “办好每一个班,才能成就每一个年级。”而这背后功不可没的正是年级教师“执行校长”制度。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年级不可分割的主体,一年级共进退,同荣辱----陈圆老师生病了,她所在的四年级团队马上就行动起来,代课的代课,看望的看望;某老师的班级纪律在校内被点名,一个年级的老师都“跳”起来,一起想办法提高。
  在互相的扶持与支持下,每个班在进步,每个年级在提升,整所学校在奋进。
  四、制度探源
  这样的管理制度为什么产生在一所学校?
  成都市草堂小学这几年来一直处于高频率的关注圈内。从校园环境到诗歌教育,从城郊结合部的普通一校到发展为成都市区内的公立名校。成就这一切的,除了人,还能是什么?但人的改变是最难,人的力量也是最无可限量的。
   一切的改变背后,都是因为人。草小人的变化,则是源于一场学校管理的变革。
  一个团队内的人员,能够达成10%的优秀率,这个团队就可以基本维持;一个团队内,可以达成30%的优秀率,这个团队将会非常优秀。经过四年时间的运作,草小的“执行校长”团队已近50人,在全校108人的教师中占到了近50%,这意味着草小的团队正在创造一个组织管理的奇迹。
  专家在对草小学校管理制度的研究中提到,如果说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那么,这个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在学校?其核心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现代的教育、现代化的学校呼唤现代的学校制度。发端于草小的这一场管理制度的改革,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下的原始生成。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研究中提到,研究(既)要立足于“人”,又要指向于“人”、服务于“人”;所谓服务于“人”,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让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享有自由发表言论、参与管理的权利。
  世界上的最新管理机制和流程,往往产生于各种服务行业。而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事业,这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有专家指出,草小的教师“执行校长”制度,其特点是对科层制的反转型改造。反转型组织是一种特别适合于专业人才创造价值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转变成了专业人才的参谋人员和服务人员,用行政资源支持专业人才,而不是发号施令。所以,“执行校长”制度一定是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原创”。而其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服务的高级指向,又决定了她必然的超前性、包容性和先进性。
  《论现代学校制度的时代精神》一文中也提到:现代学校制度必须适应(或顺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潮流,能调节校园内各种群体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壮大。学校制度不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发展潮流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一个学校制度不能够很好地调节校园内各种群体之间的矛盾,不为大多数师生所接受,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成为一纸空文。
  校级“执行校长”张恕在她的《执政感言》最后有这样一段表述:
  未来的日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用心教育、真心付出……
  而我,经历了当“执行校长”以后,才深切体会到:管理需要激情,要以激情创造感动,以感动促成行动,以行动实现梦想。管理需要思想,要以思想引领思路,以思路转变行为,以行为铸造实力。今后,我会不断积聚能量,去圆我心中更多更美的梦想。圆梦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务实的。
  与其用语言刺激、行动感召,不如让制度成就理解,用制度达成沟通,创造属于一个团队的梦想。

 

  后记
  教育界曾经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这种将一所学校的兴衰寄托于一位校长的观念以及制度已经成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障碍。我们必须得思考: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入的“校本管理”时代,如何发挥作为现代学校管理核心的校本教师资源的力量,校长和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和谐高效的发展?
  在过去金字塔式组织中,管理的高层和中低层严格按照金字塔层级进行缓慢的信息沟通和命令传达,有权作出决策的是位于顶端的上级,下级的任务是执行。而在学校中,责任与自由,创造与协调,如同一纸两面,是构成学校在运作的基本原则,在管理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激励教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并最终建立一个相互促进、兼容并包的团队。
  草堂小学的管理制度探索远还没有结束,现在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与总结。而且,这样一个原创的校本管理样本,并不是在每一所学校都可以轻易扎下根的,这需要适宜的土壤、空气和水分。无论如何,草小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在路上,他们内心充盈,精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