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中国教育的改革中的校长负责制

时间:2014/2/28
任何一种权力,一旦缺乏了相应的制约机制,必然会导致绝对权力的产生,而绝对权力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演变成名副其实的独裁和专制,独裁和专制轻则造成腐败,重则忘家亡国,这是历史早已证明了的,用不着我啰嗦。继“厂长负责制”实行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负责制”再次成为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已经实行和正在实行的“
校长负责制”,虽然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存在和暴露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正在变成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如果相应的制度不能做彻底的改革,中国教育的改革必将进入一个死胡同而更加步履维艰。何以这样说呢?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高度集权的“校长负责制”是导致教育乱收费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003年,在中国刮起了一场强劲的整顿教育乱收费的旋风,具体整顿效果如何,到底刮没刮到全国的每一所学校,这都成了昨日黄花,人们渐渐也不再感兴趣了,即使当时奈人寻味的两个数字,某权威机构的查出来200亿和后来教育部公布的是74亿,其间天地之差,人们也争论了好长时间。但是现在说谁对谁错已是毫无意义,我们只知道一点,教育乱收费何等惊人!
    教育乱收费无论是谁用了,被谁用了,最终总是要经过每一个学校里的那个具体掌管了收费权利的校长之手的,而我们要质问的是,校长们是不是乱收费的最主要的责任者?校长们有没有在乱收费的过程中,浑水摸鱼,乘机大捞油水?我想这个问题是没有一个校长们敢于回答的,他们一定会像我们的一些官员流行做承诺一样,或者拍着胸脯,或者指天发誓,
说自己绝对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敢用人格和脑袋担保绝对不会乱花学生(或普通老师的)钱的。而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绝对脸不红心不跳,义正辞言,你不相信也的相信,更何况,你没法不相信,因为,在现在的体制下,有谁能监督校长?在校长一个人掌管着学校的财政大权的时候,谁又能真正的知道校长们到底贪了没有?
    这种状况极像一片人所罕至的真空地带,如果有一天如被“鲁滨逊”者主管了,他做什么谁能知道?校长们尽管不是在真空中生活,但是一切的人事关系都由他来主管,一切的财物都由他来决断,如果这里不滋生腐败,那么天下不知道哪里还会有腐败。有朋友会说,不是有财务公开制吗?不是上级经常下来查吗?老百姓不是可以检举揭发吗?但是我们可曾听说过两套账目与“小金库”的故事吗?这里面的猫腻和上级下来检查业务时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其实只要是当过老师的就没有不知道其中奥妙的,下文将作进一步介绍,这里只概括一句话,校长负责制是教育乱收费最直接的原因。
    
    二、校长负责制下,教师的人格的异化。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校长负责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典型的“家长负责制”,我们知道,一个家长的水平会影响到家庭里子女的个性、性格的养成,会影响着孩子们的将来的发展方向,现在的“校长负责制”又何不如此?但校长和家长最大的不同是,家长是真心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而相当多数的校长们则只有蛮横家长的霸气以及为我独尊的官僚之气,所
以一个学校校长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决定了本校师生的处境和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发展。现在的问题的是,我们选举出来的校长们他真的能顺民意,得人心,以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思想来发展教育吗?现实是不容乐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绝大多数的校长不是由百姓真正选出来的,本人从事教育数十多年了,每届换届选举的时候,似乎
这个走上领导岗位的真的是由老师们亲自选出来的,而且那选举时的阵势像模像样,然而,具体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每当我的几个同事被叫去和未来的校长们一起去“配装”的时候,听着他们事后的那些话语,我不由得为我的同行们也为我们的教育而感到悲哀,我们的校长为什么不能真正的由老师们自己做主,而总是要交给那个对实际情况没有调查发言权的
上级?
    一旦新校长被任命,一个新的领导班子在新校长的直接任命下很快成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要想不惹恼校长,就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想寄希望与“海选”校长,更不要做对未来校长不利的事,否则你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许多学校可能有“教代会”,“民主生活会”等这样的“民主”活动,但是这些所谓的“**会”基本上形同虚设,并不起多大的作用。校长们绝对的权利很容易让言论一边倒,因为他执掌着教师们去留大权,所以对广大教师而言,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能遇到一个好校长,可是纵然有那么一个好校长,他也一定是以自己的高尚的人格自我要求,自我约束,
进而开展工作的,问题是,在现行体制下,在没有多少外界权力因素相对制衡影响下,单单靠校长自身的修养,怎么可以保证他就不作出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甚至是作奸犯科的事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在“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人格的异化。如果一个校长能够按照规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教师,这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由于各个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在校长们的竞争之上的时候,所以任何教师的所作所为就必须首先要对校长负责。生活在夹缝里(要对学生、家长、社会更主要的事校长负责)的教师,如果校长想“包”着你,你即使有很严重的错误都可能首先被校长“赦免”,新闻里的经常出现那么多的“禽兽教师”(当然也有校长本人),而且能进行那么长时间的犯罪活动,是谁让他们如此猖獗的,
如果没有本校校长的包庇,断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当然校长们更可以不“包”着你,即使你积极能干,即使你才华横溢,如果你自以为是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的话,那么极有可能被埋没的就是你自己。既然校长有权力让某些人成为名师,让某些人成为学校的骨干,更能让某些人成为被打击和防范的对象,(这一切都可能做到不显山不露水,运用之妙,存
乎一心,校长们在这一点上作的绝对不会很差的),所以如果你的个性不想被彻底改造的话,你最好卷铺盖走人。
     学校在一个“核心”校长的领导下,所有能起作用的言论几乎都是一边倒(但让这也有好处,只有团结,没有分裂),于是个人的人格异化就绝对不可避免了,看这几年的权威调查说,现在的教师,差不多70%多的有心理问题,而有心理疾病的也绝对不在少数,仔细分析一下,其中许多问题是因为领导的管理引起的。
     无节制的被施加着压力,又没有可以及时疏通和发泄的渠道,普通教师们最有可能的就是把不满和怨气带到课堂,带给孩子,要么就是带给家人,而社会,家庭的反对,学生和家长们的维权,在这种反复的冲突中,不堪“所爱”的教师们想逃都不可能了,长时间的心灵疲惫必然导致教师们生理和心理的严重疲劳,许多教师一回到家,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
的睡一觉,但是即使在睡眠中,教师们的梦也未必做得踏实。
        
     三、学生——“校长负责制”下的祭品。
  
     1、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问题严重。
     著名的教育家陶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然而在现行的“校长负责制下”,这样的教育理念几乎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学生的“真与实”已经退化到难保“底线”的程度,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假成风。
     没有一种假冒伪劣所造成的危害会更甚于教育,如果教育竟然成了假冒伪劣的发源地,我们很难想象社会上还有什么东西不可以是假的。教育造假最典型的是上级的检查,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为了自己头上那顶“乌纱”,相当多数的校长造假竟然达到公然和毫不知耻的地步,为了怕查出来学校的漏洞,学校要学生背那些事先被编好的假话,比如要根据上级可
能的提问使学生知道如何应答,(折现问题常见的有,学校有没有乱收费啊,有没有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啊,有没有违背上级规定私自开设补习班啊等);当然还得作假事,如伪造课程表,作息表,伪造各种收据,提供各种假证据;实验考试、体育考试替考等不一而足,再有如未完成九年教育的学生,只要交钱就可以拿到毕业证,没有学籍的可以开有学籍的等,
在如为了防止上级突然造访,许多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专门的模拟检查演习------当你正上课的时候,几个领导突然进去,提起几个学生,要考一考他们是否背会了“操作要领”?其用心之深,思考之周详,没有当过老师的恐怕你永远想象不到。
      ●考试作弊成了习惯
      只要涉及到地区间的评比,只要涉及到学校间的竞争,即使学生没有意识到,但是因关系到荣誉,利益等的缘故,校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纵容,怂恿,甚至授意师生作弊。近几年,学生的考试作弊已形成了一种可怕的风气,但每年被曝光的只是极少数(没有被查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2004年可谓抓考风考纪最严肃的一年,但是仍然有顶风违纪的,被媒体曝光的依然能从网上一搜一大堆,如轰动一时的西安高考“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案,著名的“衡阳中考泄题案”(考生不得不全部重考),河南中学招生集体舞弊案(48人顶考12人伪造学籍)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这些司空见惯的“触目惊心”,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原因,结论是非常简单的,引用相关报道说法:“校方费尽心机组织冒名顶考,原因何在?老师们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提高升学率”(河南报业网-大河报)。然而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每次在采访的时候,校长们总是推说自己不知情、不了解,谁知道这种幼稚的辩护竟然屡试不爽,即使许多影响很大
的案子,我们的一些校长也能很快“摆平”,最后找几个替罪羊让案子不了了之,就拿最近披露的那个“西安造假案”,涉嫌的人虽被处罚了,但也仅仅是被调往乡村,似乎这些案子与校长没有一点关系似的,而我们明明知道,导致种种违法乱纪的教育腐败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校长们的黑手导致,这不由得使人们倍感生气,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大问题,“校长负
责制”下的校长总是不“负责”?
     在一个日益强调诚信的社会中,高高在上的校长们口头上教育者学
生诚信实际上不断的做着违背诚信的勾当,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穷”学生与“富”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为了提高本校的升学率,使升学和各种相关考试考评达到最理想状态,校长们对“穷学生”和“富学生”的分化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首先是办学籍,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如果成绩很“穷”的话,一般情况下是办不了学籍的,于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彻底的“黑户”,接着还要经过初二的大换血(农村初二辍学率超过40%《中国青年报》),又使一部分
无心读书的学生流失,然后就是初三的分流(劝学生哪来哪去——即去一些社会办的技校或职业学校或其他地方),最后经过初四的精简(再加上其他措施,比如有的地方还要报一批“弱智生”,来消减学生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这个时候,能参加升学考试的几乎大多数是“精兵强将”了,而这些“英才们”经过差不多一年(有的地方从初三就开始了)的与世隔绝的炼狱式的“集训”,他们便可以开赴战场了,至于能不能保证本校旗开得胜,那还得看校长们的综合手段运用得如何。显然,这种白热化的中考、高考大战中,越是手段和花样多的校长,他们也越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尤其这几年那些突然冒起来的明校,如果你肯深入地去调查,结果必定让你打开眼界。
    “负责制”下的这些“富学生”在校的时候就已经高人一等了,不知道他们到了社会上是不是依旧“富”下去,本人没有进一步调查,不敢妄下结论,然而在学校这个按理应该是社会中最平等的竞争场所,校长们的利益关系竟然使学生的“贫富”差距这么严重,这足以让一些有识之士忍不住嘘唏了。
      弊端重重的“校长负责制”导致了教育教学的严重的畸形发展。限于篇幅的关系,本人不想再“自我曝光”,然而,这潜在的问题何其之多,如教研教改,竞赛辅导,公开课,职称评定,先进提名,毕业证发放,各种毫无道理的甚至是毫无人性的约束与规定,随心所欲的惩罚与处罚……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绝对不会不知情的,但是为什么提出来的人那么少?就像那些乱收费一样,许多学校的老师从报上对照察看,发现原来被曝光的自己所在的学校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为什么我们愿意“集体失语”?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校长负责制”已然病入膏肓,如果再不治疗的话,贻害的有何止是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