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非常抽象,很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一些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大家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
物理并不象有的科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有的同学遇到物理题目,连读了几遍也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这说明他看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去想,没有形成需要的物理模型。有的学生学习非常认真,老师讲的内容听的很仔细,能很完整的笔录下来,但遇到同种类型的题目仍然不会,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类同学只是机械的记忆老师讲的内容,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加工,消化吸收,没有真正的想通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比如在解习题时,学生应在读题过程中,学会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包括隐含条件等,可以把条件先写在草纸上,弄清题目要求解的物理量。然后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联想有关的物理规律、公式、模型等,把这些有可能用到的公式呈现在草纸上,这就要求对基本的概念、规律、公式等必须记熟,搞清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再从这些规律、公式中分析找出解决该题目的思路,久而久之,能力自然就有了。
做学问一是“学”,更重要的还要“问”。有的同学自尊心比较强,很爱面子,甚至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谁向老师问问题谁就低人一等,就不如其他同学学的好,怕同学取笑,怕老师挖苦,因而没有勇气向老师请教问题。时间长了,这些同学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障碍越来越大,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成绩自然越来越差。
另外,有的学生有时遇到一道计算题,苦思冥想半个小时,仍然思路很不清晰,但还是非常执着,大有不解此题不罢休的劲头。我认为出现这个情况大可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是没有解题思路,就是思路钻了死胡同,这时应及时请教老师,指点迷津,你会豁然开朗,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印象也会十分深刻。在解题过程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题目的条件可以不断的改变,运用思维变式解决问题,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角度地处理问题。适时的“问”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
当然“问”必须是在“思”的基础上的“问”,那种不假思索就盲目的“问”是要不得的,那样逢题就问的做法,只会养成懒惰的学习习惯,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对问题的理性认识,时间久了,一遇到物理题就不知从何下手,就不会解题了。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物理教学中的问与思
时间:20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