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反思教学特色,提升专业水平

时间:2013/12/9

著名新课改专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回顾从教十八年来的匆忙岁月,偶有教学精彩片段,点滴经验及教学感悟,积累于下。
一、重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而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实验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新定义课的学生自学模式,“考一考”加深了对定义的准确理解;习题课的学生竞争模式;“比一比”使枯燥的数学运算焕发了新的活力,复习课的学生抢答模、“讲一讲”再现了所学知识体系、“变一变”、“想一想”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创设好的教学情境需要老师课前用心备课,课上激情演绎,用真情和激情感染学生。在学习同类项的合并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你的心事我最懂》,让每个学生心里想一个数字,然后将它乘以2,再加上3,再减去这个数,再加上(-4),告诉我结果,我就能马上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通过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入教材学习的欲望,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重知识探究过程,训练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学生来说,学懂数学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且通过学数学来训练思维,形成一种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关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赶集式”的、急急忙忙直奔最简单的方式,更不是用一个似懂非懂的公式去计算一个只有公式才能告诉你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推理来证实或证伪某些答案,推崇解决问题时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培养和锻炼的推理能力。关于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课题学习》,很多老师就觉得考试几乎不考,从而忽略不讲,或者嫌麻烦,怕耽误时间,直接给出结论。虽然看起来节约了时间,学生多练习成了解题的高手,却丧失了探索问题的能力,数学在学生心中也变成了枯燥的运算、公式、结论。我在进行《面积与代数恒等变形》这个课题学习时,就把学生分成了几组,要求提前准备好尽可能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硬纸片,在课堂上利用硬纸片摆出不同的图形来验证乘法公式,利用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验证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但通过小组合作,反复动手拼接,学生发现拼成长方形所需的两边刚好可通过因式分解而得出,找出了一般规律,就可以很快求解这一类问题了。学以致用,我再提出如果用相同的几个直角三角形来拼接图形,能否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特殊关系,引出了下一章的重要内容——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学生通过这个课题学习,切身感受到了面积法的好,数形结合的妙,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掌握了数学方法,训练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重数学文化传播,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影响人们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形成的这种功能就是数学文化,或者说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是一种功能,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提升数学文化的影响力和数学精神的感召力,美化、诗化数学课,教师要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也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生活,最终导致学生的行为变得高尚而富有情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并享受快乐,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重经验反思,努力形成风格
有学者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教育生涯的最大成功,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反思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国外心理家波斯纳概括教师成长的经典方式就是:经验十反思二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才会不断增长,陶行知说:“惟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以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天天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常态化的教学反思,如说课、评课、听课、集体研讨等等,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或别人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