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了全面推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构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构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旨在突出我校“聚精会神抓教育、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办学思想,力争创建特色化学校。为此,我校拟借鉴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即“1+3”模式。
二、“1+3”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3”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自主预习,交流研讨,展示提升,课堂检测”,简称为“1+3”模式。
“1”就是指自主预习。就是重点抓课前预习,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提前进入课程,熟悉知识。预习是基础,没有“1”,后面的就是“零”。
“3”就是课堂的三个环节。其一,“交流研讨”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侧重学生的交流、研讨,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展示提升作准备。其二,“展示提升”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根据学生预习和交流的情况,分组进行展示,突破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对学生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答疑,点睛,达到拓展提升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民主、尊重、平等、宽松、欣赏、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其三,“课堂检测”是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体差异,分别给出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即面向全体,又兼顾尖子生和学困生。解决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落实了分层教学。
三、课改进展情况
2008年10月,课改在高一组的一班和八班试行。
新课的试行,教师说的少而精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了,改变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团结合作,增强了团队意识。经过3个月的试验,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很大,两个实验班的成绩和其他班发生了明显的差距,每次考试班级总平均分相差100分左右。面对新颖的教学模式,高一的其他6个班的师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8年12月初,在学校没有统一要求的情况下,纷纷效仿一班和八班,动了起来。
同年12月末,校高一组针对课改的经验和教训对100名学生、25名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经梳理,学生课改的收获不重复的有13条,对课改的困惑不重复的有10条;教师课改的收获不重复的有7条,对课改的困惑不重复的有9条。针对出现的问题,学校又派教师去山东昌乐二中、兖州一中学习,使问题和困惑及时得以解决,并不断深化、细化“1+3”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8月,新生入学,“1+3”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高一年组扩展到高一、高二两个年组。
2010年 9月17日,学校举办“1+3”课堂教学模式讲座暨强力推进和全面实施“1+3”课堂教学模式大会。听取讲座的除全体教师外,后勤的工人师傅、宿舍的管理人员、食堂的服务人员都全员参加,目的是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能解读“1+3”课堂教学模式。会后,这个教学模式由原来只在高一、高二年组进行,推进到包括职业高中在内的全校所有班级实施。
“1+3”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规定了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标、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新观念。“1+3”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在我校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展示的舞台,更是学生放飞梦想的摇篮!
锐意进取的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