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忽视中差生的现象相当严重,致使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的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用统一的教法和评价手段,实施“一刀切”,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
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和规律多层面的展开,提出层次性达标要求,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是:分层设标、多层讲授、异层训练、因层检测。其实施策略如下:
第一步: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的学生化分在同一层,全班学生可分为A、B、C三层。A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层为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层为优秀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即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以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第二步: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目标分层、讲授分层、训练分层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其中的目标分层是指对A、B、C三个层次学生,设计相应的基础目标,中等目标,发展目标三个层次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借助于多层讲授、异层训练等方式实现,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但无论是新课讲授还是巩固训练,既要体现层次,又要注意放缓坡度,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分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问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愿望和信心。另外,教师要及时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听课、板演、作业等过程获取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叫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即课堂上多让B层和C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 、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A层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步;考核分层,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对中等生,要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秀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每个单元结束后,分别制定不同层次测试题进行考核,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遏制。由于分层教学着眼于各层学生的原有基础,消除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遏制,教学质量获得了大面积提高。二是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表现出向更高层次递进的精神风貌。三是促进了学生智力和个性的良性发展。分层教学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这种方法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功机会明显增强,在成功感的驱动下,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所改善,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促进了智力和个性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