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走向“自主与合作”的台州路桥桐屿中学

时间:2013/12/12

一、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自主与合作”的课改之路

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生活被过度包办,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内容、方式、目的、场所、过程等,学生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学生不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主。

无论学生先天、后天是什么样的基本条件,都无法脱离后天学习中必须面对的国家“八大统一”——统编“教材、班级授课制、作息时间、学习场所、学习年限、升学考试、毕业、评价标准”等等。太多的统一,让本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变成了一个工厂的流水线。长期下来,师生教与学的动力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出于被强化出来的各种功利目标驱使。当功利目标实现后,学习的动力系统大多也随之消失,最终无法形成核心的学习价值观和学习力。

在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学校教育背景下,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自主能力的丧失和合作精神的缺位,培养的人也是缺少创新能力和独立判断选择能力的“机器人”。而这些能力恰恰又是当代社会生活最需要的能力。

桐屿中学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学校既有大背景下的成绩,也有学校普遍存在的通病。但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我们想回归教育本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给学校、学生、教师的长远发展带来一些活力。

于是,我们把改革的眼光投向那些已有成效的改革学校,我们试图从他们的改革中汲取智慧和策略。

学校既然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必然存在师生这一对主体,但长期以来,教师的主体作用过于强大,学生退变为学习接受的机器,而这架机器磨损太大,动力也越来越弱。北方的杜郎口,南方的“生本”都不约而同把强大的教师力量削弱下来,走强化学生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行之有效。

学习和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学生自己的事,既然是学生的事,教师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包办代替?我们在担心什么?我们在怀疑什么?为什么剥夺学生自我成长的权利?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自我管理。因此,一种被别人熟视无睹的教育口号——“自主、合作”让我们感到必须认真对待,认真实践,以还给学生一些学习、管理的主动权。

2008年,我区重点中学升学指标基本分配到各校,坚定了我们探索实践“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桐屿中学“生本理念下自主管理与合作学习的实践”课题组成立了。

二、我校课改的目标是什么——学会自主与合作

总目标:让教育遵循客观规律,让教师教得快乐,让学生学得快乐,学会学习→获得能力→发展自我→解放师生。

(一)德育目标、核心

目标: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规划”,有健康身心、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公民。

核心是:培养“守规范、会竞争、能创新”,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良好行为规范的现代人。

(二)教学改革目标

以学生的问题带动质疑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发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三、怎样实现“自主管理与合作学习”——“三三制”+考核服务+切割宣传

(一)“三三制”原则

1、“三还”——还自主与合作的“时间”、“空间”、“提问的权力”给学生

要实现管理与学习自主,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为此,学校采取三个“断路”措施。

断路之一:早读、自修课教师不准进教室辅导和管理。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学习、自己管理。

断路之二:学校作息时间大调整,早锻炼、午睡回寝室、晚上9:00必须睡觉。在全体学生回寝室睡觉后,中午补课的后路被一刀切断了。

断路之三:全校课表大调整,把原来挤得满满的上课内容做了大幅删减,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五门考试科目,减少总课时,而其他学科的课时不减,每天每班共计有5节自修课(每班每天早读一节、白天一节、夜自修三节)。

通过上述三个断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自由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我们努力改变着师问生答的被动学习状态。

2、“三限”——限“作业量”、“满堂灌”、“集体讲课”

在刚断路时,看到学生自修时间多起来,老师怕学生偷懒,于是各科老师开始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自修课变成了老师不在的作业课。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牛鼻子转,仍然不能自主学习。

为了保证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对教学常规提出了新的限制性要求。

限制之一:每天每科作业量由班级学习委员统计后交课程处,每周定期公示在年级公示栏中,两周作业量最多的学科通过课程处问卷调查后公布在《教改之声》中,学校对长期作业量多的学科和教师进行反馈,要求减负。其次是限制订过多的练习册。课程处规定,每科课后只能留一样书面作业,辅助资料要加以整合后才能发给学生,对滥发资料的学科予以通报批评。

限制之二:学校坚决反对教师“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学校倡导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并把一节好课的标准由评价教师转向看学生的精彩表现。

限制之三:不准教师在自修课时进教室集体讲课。

通过上述“三还”和“三限”措施,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权力是得到了一些保证,但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接踵而至。师生的自主能力不是从天而降的,而且长期以来,这种能力已经十分微弱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教师要培训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们想到了必须培训三支队伍。

3、“三培”——培训“班主任”、“教研组长”、“师生管理干部”

(1)培训班主任队伍

学校开辟了班主任管理论坛,通过外请和内部交流两种渠道,定期组织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按照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来确定。

在管理理念上,“从知识本体转向人本体,发现每个人的潜能、价值、个性,以师生为本,尊重、引领、服务、激励,把对的事情做对 ”。

由此确定了“自主+自理(七年级)、自主+自律(八年级)、自主+自信(九年级)这一系列管理目标。在此前提下,怎样构建小组?怎样发动学生、组织学生、依靠学生来实现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怎样培训班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小组长等具体的培训主题又随之出现。

为了在技术层面上给老师提供学习样本,学校在课改启动阶段,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论坛,用他们自己的管理经验来促进工作推动。实践证明,班主任觉得这样的校本培训实用。

在解决了一些常规管理的难题后,班主任主题培训的菜单也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从2008年开始,学校定期在学期结束后,把全体班主任带到外地集中学习两天,全面分析管理问题,分享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每次学习都要求班主任准备文字发言稿和图片资料以及现场点评交流。这些活动很规范地开展了12次。

到2010年,我校又在七年级新生军训开始前,开发了新的培训项目,和社会团队培训机构山外山合作,对全体新班主任和管理干部进行拓展体验式培训,让团队建设的态度、方法更有效地深入人心。

(2)培训教研组长

为了适应学科教学变化的需要,学校要求教研组长带头实施课改。为此,学校在理念上和技术上率先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

首先是教学理念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由校长室编写理论学习资料,从师本教育的源头、背景和重要代表学者以及当代对中国有影响的教育流派,梳理了教育发展的线索。通过一学期每两周一次的问答式交流学习,让教研组长清楚地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理论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根据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内在联系,确定了主题式教研活动。例如,从课堂教学实况来谈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合作学习过程中怎样处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问题”、“怎样设计预习前置任务”、“怎样教会学生正确交流”、“一节生本好课有哪些评价标准”等。

第三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教研活动、“绿心杯”教学比赛、日常集体备课来促进教研组长评课、说课、指导备课组备课的能力。为此,校长室已做了两年多的主题培训工作。具体操作是:校长室做一级培训——培训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做二级培训——培训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做三级培训——培训备课组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每次培训人少、交流充分;同时传递式培训也有利于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研组长的培训重点是要求教学方向发生转变,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两种能力的形成上来。

(3)培训师生干部

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合作的能力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和能力。为此,学校各管理层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是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组织管理干部学习,核心是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在每学期中,管理干部在校长室带领下对各自分管工作开展现场管理,当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管理经验。在期末时,召开管理干部论坛,总结交流管理经验。在培训班主任过程中,也让部分管理干部参与,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是培训学生干部。

这是自主管理的基本力量,没有这支队伍,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目标必将落空。学生干部的培训主要由年级主任、课程处、学生处、语文、英语老师来完成。

在此,年级主任开发出了“学生领袖培训”、“日点评制度及比赛”、“学生干部述职”、“学生干部论坛”、“学生干部结对交流”、“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月优秀小组评选和表彰”、“学生领袖QQ群会议”、“开学前学生干部前置任务”等多项培训项目,从不同角度和要求来锻炼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

课程处培训各班学习委员,主要任务是培养舆论宣传小记者,宣传课改主题,反应学生学习动态。

学生处培训学生会管理干部、执行学校三项竞赛、宿管、就餐等方面的管理任务。

语文、英语老师主要培训课代表,管理早读,落实自主早读要求。

现在,学生干部在来校访问的外校嘉宾面前可以自信地表达本班自主管理情况,给很多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核服务

自主管理不是放羊,而是要让羊学会寻找自己的草原。

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过程中,考核是一个重要的标杆。学校的考核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落实的。

一是通过学校学生处考核年级,以三项竞赛、星级班级、大型活动等内容为载体,检查落实学校常规要求,推进自主管理的进步。

二是通过年级考核班级一日、一周、一月常规落实情况,定期指导班级抓常规建设,并定期通报评比结果,定期评比表彰优秀团队来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三是通过班级考核团队、个人(班级中的小组、个人都是考核评价的对象),把学校、年级的常规要求再次细化为班级的操作规定,比如班级公约、班级法律、班级制度等。这些要求又通过小组组长和组员共同完成。班级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彰优秀小组和优秀组员。

在学生自主能力形成过程中,教师、管理干部都必须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工作。这些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指导思想,帮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的方法,特别是常规落实要精细化服务。在此,各部门以及班主任和年级主任都要有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和技术。

(三)切割宣传

如果把常规要求看做是“枪杆子”,是刚性要求,那么,舆论宣传则要靠“笔杆子”这个柔性工具。

学校宣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凡是年级、部门、班级、个人在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上有独特、强势效应的,学校、年级、班级都要大力宣传,找亮点、找不同点、强化、美化,这就是切割宣传,让各种有利的做法闪亮登场,形成“红苹果效应”。

为此,学校、年级、班级的宣传橱窗成为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周末来校接孩子的家长,都会关注自己孩子的各种镜头。

实践证明,切割宣传展示了自主合作的成果,切割宣传更注重了过程管理和及时性、针对性的原则,因此,对推进自主与合作产生了较多的正面效应。

四、这样做的效果怎样——四个收获

(一)自主管理的成效

1、学生自主管理习惯养成有一定成效

特别是在全面推行了自主管理实践的七八年级,早读、自修课、晚自修这三段时间内,绝大多数班级的学生可以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达到学校规范要求的标准状态,少数班级也比没开展自主管理时的状态好,实现了自主管理的初级阶段目标。

2、减轻了班主任工作的辛劳

由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很多班级中的小事都可以通过培训组长和班干部来完成,老师直接管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减少了,自然也就解放了班主任的繁杂事务性工作。不少班主任、年级主任在探索过程中也推出了创造性的措施,他们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成为全校老师可共同分享的无形资产。

3、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积极向上,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厌学学生在减少,学生不良事件在减少。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干部,他们的管理能力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肯定。给学生一屡阳光,他们就给你一片光明;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还给你一片精彩!不少经过培训的学生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做过事情后我才知道了我的潜力和能力有多大”;不少学生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有趣地学习!

4、形成了一些管理制度文化的雏形

由于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的制度基础上的,班级管理制度、年级管理制度、就餐制度、就寝制度、集会制度、小组建设过程中的公约等等,学生时时都在感受制度的存在,体验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和结果,假以时日,制度文化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种规范性习惯。制度文化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认同。

(二)自主学习的成效

1、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转变

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在逐步转变,教师的重复低效劳动有所下降,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部分教师探索意识得到增强,开始重视思考教学的本质问题:把“怎样教”转变为“怎样学”?怎样学得“更有效、更可持续”?

2、教师的教学幸福感在提升

教师通过实践探索,提升了专业素质并享受到被尊重、被同行认同的快乐,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感觉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很多课都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教育工作信心更加坚定。

3、学生喜欢新的教学方法

自己的课堂可以自己做主,学生喜欢校园生活,喜欢课堂学习,厌学学生大量减少,学生有了时间、空间和兴趣去参与各种活动,学习成绩没下降(和在区内的八校联考平台中比较),证明课堂效率提高了。就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家庭都在城乡结合部的背景而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这可使他们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能保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内心世界。

4、师生的学习力在提升

学校作为培养学习力的一个重要场所,通过课改的实践,现在已看不到完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团队集体备课,合作自编校本化的前置任务、课堂学案等,教师的自主学习力在提升。同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获得了进步,小组合作成效在提升,他们开始能够自主提出问题,串班级、串办公室提问题,集体讨论问题、钻研难题。

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应该是开始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表现。在问题中获得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走向“自主和合作”,是一种生本理念下可以触及师生心灵的教育追求。而要获得“自主和合作”的全面长久的成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是学校层面教育教学变革的正确的道路,我们不能够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