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名校立校之本延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14/5/15

延安中学是一部书,多年来我一直在试图读懂这部书,但一直是片言只语,一知半解。慢慢地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这部书的最好的诠释应当由“延安人”,也就是延安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来做。借校庆六十周年之机,我们请延安的教师、学生和校友,一起来描述延安中学的传统、精神和文化,结集出版了几本集子。

延安中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校成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大量的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整体教育质量呈上升趋势。六十到七十年代一场浩劫,延安中学也不能幸免,成为教育战线的重灾区。粉碎“四人帮”以后,尊敬的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这极大地鼓舞了“延安人”进一步投身教育、勇于变革的决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全体“延安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质量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科技和体育为两翼”的课程特色,跻身申城名校的行列。一九九八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寄宿制延安中学在申城西部屹立,标志着延安中学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到今天为止,延安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并拥有众多国际上友好姐妹学校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她的办学规模、辐射效应也已波及延安初级中学、西延安中学以及其他本区、本市甚至外省市的学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延安中学一定会成为一所教育思想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机制科学、校园文化高雅的全国一流并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化高级中学。

延安中学多年来有一条法则:学“学生成功,教师成功,校成功,家庭成功”。这是一条富有哲理的法则:学生成功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成功则是体现在学生成功的基础上的,没有学生的成功就没有教师的成功,这也就是我们创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由;学校成功则是建立在学生成功和教师成功的基础上的,一个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赞誉,这个学校自然就会成为名校,社会声誉蒸蒸日上;如果我们的学生人人成人成才,那么他们的家长肯定十分幸福,这比拿到一大笔奖金要高兴得多,生活和谐,这就是家庭成功。

延安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他们平时忘我工作,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弟妹,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在教育第一线作出自己的贡献,硕果累累。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继承延安传统、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延安文化”而不断总结、有所创新,逐渐形成了延安中学特有的教师文化。我们通过收集延安中学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座右铭,让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从教学的角度,或从生活的视线,或从成长的过程体验延安文化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在内心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近年来,延安的毕业生一直受到高校的欢迎,受到社会的关注。延安的学生也确实在各方面展示了他们的潜能和风采,无论是在各类学科竞赛或是各级创新大赛,也不管是科技、环保还是艺术、体育方面,延安的学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级、全国性甚至国际大赛均拿到过不少奖牌甚至金牌。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老师的培养,离不开同伴的合作和支持,更离不开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延安的文化是建立在“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校训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健身”的延安人的规格基础上的。

延安中学的成功,得益于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打下的坚实的基础,更得益于延安中学在几十年的历程中,形成的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教师文化。

营造富有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然而,文化需要积淀,文化是潜移默化的传统。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作为教师从事专业活动的环境,就要给教师发展个性、展示才华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因此,我们学校致力于营造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教师文化。

1.求真务实、目中有人的管理文化

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常常轻视制度的存在,近代以来的科学化管理又强化了制度而忽视了人的情感。现代社会是张扬人的主体性的时代,因此,我们在落实校长负责制的过程中,认识到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是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保证。

学校着力于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例如:教代会对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实行通过制,对学校重大事项实行通报制,对中层以上干部实行测评制,对干部的奖罚实行建议制。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制度只是提供行为的规范,从而必须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学校在制定各项措施时,都反复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制度要从有形到无形,从有“规”到无“规”。

2.“敬业、奉献、科学、合作”的教师文化

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教问题、补课问题、待遇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来。尽管在WTO的条款中,教育是一种服务,但是,教书育人不仅是一门专业,更应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现代的学校教育,我们面临的是充满活力、个性迥异的学生个体,又是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培养人,单纯依赖教师的经验已经力不从心,需要我们去成为研究型教师,而这不是传统的手工式劳动所能实现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合作”精神,年级组和教研组要成为研究、学习和育人的共同体。

3.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学生文化

中国进入WTO,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培养“延安人”——中国人——世界人。因此,我们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社团,我们利用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金秋汇演、英语节..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随着上海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这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因此,我们把加强对外交流作为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与海内外的中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英国伊顿公学的合唱团来我校进行参观访问,并与我校的民乐团进行交流演出。通过与英国同龄人的对话,学生既加强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了解,又感受到祖国传统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和平友好的交流过程中,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与国际意识都在慢慢成长起来。

当然,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体现在学校文化当中的,而良好的学风是学生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此,学校重视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来培养扶植学生的高雅文化。

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教育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争取四个成功,即学生成功、家庭成功、教师成功、学校成功。每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这也许是学校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