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如何应对高中多样化发展的

时间:2014/5/16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涉及理论、法律、政策、历史和社会现实等诸多复杂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教育均衡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普通高中阶段。

从理论上讲,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属于规范性命题,强调的是合法性,其上位标准是教育公平。学校特色发展问题属于规律性命题,强调的是合理性,其上位标准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首先要解决均衡发展问题,之后进入学校特色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普通高中教育由于其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同时承载两个阶段的任务:一方面要像义务教育学校一样强调均衡发展,以为国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则要比义务教育学校更加强调每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以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发展的受教育环境。

当前,在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中,三个概念或三种说法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是“特色发展”;二是“多样化发展”;三是“多元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三个概念或三种说法所指的其实都是普通高中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同之处在于看问题的视角和立场不同。

“特色发展”是学校视角中的概念,指的是从学校的立场来看普通高中的使命、任务及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策略;“多样化发展”是政府从公立学校管理的视角来看普通高中发展的概念,指的是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立场来看政府应如何采取符合时代要求的、恰当的鼓励、支持和指导普通高中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政策和策略;“多元化发展”是政府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高中教育发展的概念,指的是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如何采取符合时代要求的、恰当的鼓励、支持和指导多种社会力量举办多元化普通高中的政策和策略。从当前普通高中发展现状来看,三个概念本质所指虽然都是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方向,但每个概念因立场不同,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就学校校长而言,办出特色是其考虑“本校”发展的基本问题。如何强化本校的优势领域,如何形成本校的办学理念的解释体系,如何把握本校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继承本校的文化传统,如何借助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形成本校师资的集体智慧,等等,都是校长和全体教职工必须共同关注的基本问题。

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是其考虑的基本问题。如何改革以往过于划一化的学校评价模式,如何放宽不利于学校自主选择发展特色的过于严苛的课程、教学和师资管理要求,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各种容易导致学校失去特色和个性的统一评比、检查、考试和大奖赛等活动,如何变干涉为尊重校长对于本校发展方向的选择权力,等等,都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反思的基本问题。

就各级政府而言,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基于自身的符合我国教育法的教育理念举办普通高中,是其考虑的基本问题。

鼓励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其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其特色化发展;鼓励特色化发展,将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其说是学校办学的一种规划,倒不如说是学生发展的一张蓝图。高中多样化发展,必须与未来社会需求理性接轨,必须与适应能力完善智慧衔接,必须与学生成长幸福浑然一体。

如果,以“高中是‘升学机器’吗?”为题进行抽样调查的话,恐怕几乎没有人能在公开场合这样“放肆”。然而,在私下,认同的人也真不少。因为,毕竟目前的情形大概如此。

然而,要面对的现实是,升学是必须跨过去的“坎”。如今,衡量一所高中的本事,已不单是一本的升学率,而且是名牌大学的录取率,一些在社会上很有名声和被人看好的名高中,甚至是在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的录取率上进行比拼。这种态势的强化,反映了目前高中难以摆脱升学率这个既爱又恨的“魔棒”。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很难,即使是发展了也可能是浅层次的。

高中多样化发展,口号不能不说是对的。不过,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这里有不少认识是需要纠偏的。

其一,把高中多样化发展,降低为不同高中按实力进行“排队入座”。这样的话,还是“龙生龙、凤生凤”式的排座次,这样的多样化就是“新瓶装旧酒”,是新一轮的“论资排辈”,只不过听起来悦耳罢了。

其二,把高中多样化发展,狭隘理解为某一种项目的“合并同类项”,或当成不同专业的“再次分工”。有的是体育院校的“后备”,有的是音乐学院的“妹妹”,有的是戏剧学院的“配套”,有的是美术院校的“梯队”。诚然,这样的不同发展方向,可以作为多样化发展的一种形式,但高中多样化发展并非这么简单,更不可能是全部价值所在。

其三,把高中多样化发展,矮化为与某一类大学的机械衔接。因此,现在某某大学的附中风起云涌,势不可挡。一来为的是改换门庭,找一个好的“东家”,二来疏通升学的管道,求一个“保底”。

其四,把高中多样化发展,片面定位于办学层面的规划,作为一种纯业务性的拓展,缺少教育灵魂的注入。这种潜在的隐患,与其他一些显性的表现相比,更有危害性。

显然,如果仅从一孔之见出发,高中多样化发展,不仅会遇到办学机制的障碍,更会遭遇认识上的偏颇,难上加难。

说实在,高中多样化发展,在笔者看来,应更多考虑地是高中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实现基础人才在拥有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健康发展。据观察,现在高中最要命的是,一味对准大学,甚至某一个大学,搞“任人唯亲”式的嫡系栽培,还有就是以达到进入这所大学录取线为目标的“高分”式的机械训练,以及不论学生品性和精神、生活与情趣的智育主宰。同样,现在最难受的是,学生到了高中,居然比不上幼儿园的幼儿,在想象力、感受力、反应力等方面,由于长年累积的“惯性”“惰性”而变得麻木,甚至不懂欣赏,没有幽默,失去情趣。假如,高中的升学率和名牌大学的录取率,是以牺牲学生的灵性为代价,以毁掉学生的后续发展为结果,那样的“升学机器”,恐怕再好也是一时的兴奋和作秀,于社会、于民族的发展没有益处。到头来,学生的拼劲,换来的只是一张越来越空的文凭。

显然,高中多样化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高中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为方向标才是,必须以高中生可持续发展为追求才行。这种多样化发展,不是学校设定一个圈,让自投罗网的人“钻圈”;也不是硬性固定某种模式,让学生“屈服”学校强势;更不是以扭曲换来整齐划一。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其说是学校办学的一种规划,倒不如说是学生发展的一张蓝图。高中多样化发展,必须与未来社会需求理性接轨,必须与适应能力完善智慧衔接,必须与学生成长幸福浑然一体。离开了高中生的本体,离开了社会的需求,高中多样化发展充其量是一种门面而己。这也许就是“如履薄冰”式的探索所在。

说得再远一点,高中要实现多样化发展,没有整个社会必要条件的“具备”和先进观念意识的“东风”以及政策配套措施的“开恩”,是不现实的。当然这是另一个角度,留着后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