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共用的辅导书,常常被几个成绩好的同学“霸占”;部分尖子生为了保持在班级中的考试名次,会对同学封锁复习资料;对其他同学的请教,表现出厌烦情绪;有的尖子生对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漠不关心……在校园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日益显示出自私的一面。
优秀生的另一面
优秀生,往往指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养尊处优”,站在班级同学关系的顶端,是教师心中的“宠儿”。抛开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些优秀生展示出来的“另一面”,远不如学业方面光彩夺目。
璐璐是石家庄十五中高一女生,问起优等生的话题,璐璐马上讲起来初中里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后被全班同学孤立的例子。“这名同学成绩很好,学习也很认真,受老师器重。但是她整天忙着学习,很少和同学们交往,却和老师们走得很亲近。班里的同学虽然不拥护,但是也相安无事。直到有一次班里同学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这名优秀的学生正在绘声绘色向老师打小报告呢。”从此,班里同学和她界限分明,座位临近的同学都与她疏远,唯恐中招。
李辉是一名年轻的初中老师,对于班级中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曾经采取让优等生“一帮一”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成绩。结果发现,放学后留下来打扫卫生的基本上都是成绩较差的那个同学。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那个优等生自认为在帮助别人时自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扫尾工作理当归另一个同学处理。
王强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不但是班长还是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各种优秀、标兵奖励,几乎都有他的份儿。音乐课上,同桌小伟没有带课本,老师就对小伟说:“你和王强共看一本吧!”小伟听后朝王强座位凑了凑,可是王强居然没有丝毫的动静,老师以为王强没听到,就直接把他的书推到了桌子中间。老师一转脸的功夫,王强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又把书朝自己跟前拽了下,顿时,老师愣住了。
成绩优秀能遮百丑
一位老师介绍,在中学里,评价方式日趋单一,即成绩至上。“学生的成绩直接和老师的奖金挂钩,老师们当然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了,顺着、哄着让他们好好学习”。不仅如此,很多中学校长手里都有推荐指标,这些名额分配上,基本上也是以成绩排名,论功行赏。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老师都可以包容。在这种氛围下,优秀生除了学习,根本不用思考其他。有老师们的大力扶持,中学阶段,多数优秀生都对自己比较认同,“他们不珍惜同学们的认可,唯一的目标就是考高分,上好大学”。
他们觉得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因此看不起学习困难的同学,凡事想着自己,想着怎样对自己有利,想着怎样能让自己更好,好像这个好座位就理所应当是自己的,因为学习好在老师面前也敢理直气壮地提一些非分要求。
石家庄十五中刘芳芳老师分析,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因而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他们习惯于听赞扬、受奖励的特殊环境,加之由于晕轮效应,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的态度,导致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会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不喜欢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自命不凡。在集体中往往表现出争强好胜,倔强不服输等心态。如果不能正确对这些心态加以调控,就会变成盲目自傲,处事简单粗暴,看不起其他同学,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即使对老师也会表现出傲慢无礼,品头论足。
未来承受摔打
优秀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较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高,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应是社会的“栋梁”,将来会比其他的学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一些中学老师常会发现当学生一踏入社会,游刃有余地干了一番事业的却不尽是这些所谓的优秀生,那些在学校让老师大为头疼的“差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竞争能力丝毫不比他们差,甚至要远远优于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对“优秀生”的过多的呵护,他们长期生活在“糖水”中,不能融入所处的环境中。刘芳芳老师认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学评价方式,对于优秀生的过分保护将很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