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校长应该始终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追求。本文从校长视角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仅仅靠行政命令、靠量化管理、靠强制措施,效果难以长久。只有教师的成长环境和自主发展意识实现双向互动,才能真正长久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校长应巧借外力,使之形成合力,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专业成长。文章讲述了巧借外力的具体方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践,出色的教育业绩要靠过硬的教师队伍去开创,鲜明的学校品牌要靠优秀的教师队伍去打造。可以说,离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任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都难以变成现实。因此,校长应该始终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追求。
一、营造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良好的风气是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在教师中发挥感染熏陶的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激励向上的促进作用,维护秩序的约束作用。如何营造学习型校园文化,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潜在内因,使教师自我造就,自我加压,最后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除了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步骤地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等,我还以人文关怀为宗旨,强调从情感入手,将理解、尊重、关爱教师作为工作出发点,在多理解、多交谈、多鼓励的“三多”工作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放”策略,即解放思想,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积极为教师营造适宜的专业成长空间。
解放思想。我们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学习,从读后感到读书报告会,从校本培训到外出学习,教师不停地接触先进的理念,研究比学习多走了一步。“主题读书沙龙”“全校研读一书”“学习后的交享”等活动,使视域开阔后的教师们增强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释放压力。教育之美,源于教育者真挚的情感付出。为此我们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并予以引导和帮助。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辅导、为教师购买健康书等方式,使教师在感受温暖,感受关爱的同时构建积极阳光心态,学会制定合理目标,进行自我调整,克服职业倦怠。
放松心情。我们在工会活动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展教师的娱乐兴趣。运动会、歌咏会等活动中,师生同台亮相,为教师提供才艺展示、特长发挥的舞台。同时也让教师在工作之余释放了压力,缓解了疲劳,找到了快乐。营造宽松的氛围,为教师身心松绑,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二、榜样示范,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拉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探索奋斗轨迹。生活中不乏各种光辉的形象,时刻鞭策着我们要努力奋斗,追求理想。但当那些“星光熠熠”的名人被推崇备至的同时,他们与普通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榜样的拉力作用也就会越来越弱。
我校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发教师工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学期我们都评选“教师之星”。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沙龙等活动“在教师身上找长处,在教师中找榜样,在教师中学模范”,使全校教师真正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真实可亲,实实在在。我校正在开展的“我最喜欢的教师”评比活动又一次通过学生视角,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发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文化上的引领,制度上的导向。通过弘扬正气,树立标兵,典型示范,经验分享,加大了对教师专业精神成长的培养。从而树立了一批“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为教师专业成长指引前进方向。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了互相学习、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让每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具有九中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校园凝聚力和感召力产生的源头。
三、科学管理,加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力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因而基于校长领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管理策略的适切性及其恰当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有效性和发展水平。校长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校长给予教师发展的自主权,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快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校长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校长对教师的管理要讲究差异性。对入职新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对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校长应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价值,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是我校领导班子在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还体现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加大对教师感情投入,研究影响教师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深层原因。多一点情感投入,少一点硬性要求;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教育指导,少一点空洞说教。不仅重视对“管”的落实,更注重发挥“理”的作用,将管的强制与理的调控在教学管理中科学结合起来,形成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教师便会主动走到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来。
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现阶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无疑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研究形式。
寓教师理论素养的有效提升于鲜活的校本研究实践之中。首先要把教研作为一项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它是以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其次,要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实现研训一体化,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再次,加强对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力量。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校本教研甚至会出现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危险。同时我校的校本教研还十分注重保护校园本土内生成的教育思想火花,引领教师将深刻的思想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
五、搭建平台,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托力
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提供教师宽松的职业环境,会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发挥其本身的专业潜能和创新能力。为此,学校应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设成功机会,铺设成功之路。我校通过开展名师论坛,为在教育、教学、教研、课改等领域内思维活跃,工作扎实、成果显著的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师间的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观念共鸣,有效地推动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
事实证明,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活动,一方面使更多的教师看到了自己的潜能,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产生互补学习与借鉴的效果。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仅仅靠行政命令、靠量化管理、靠强制措施,效果难以长久。但仅仅靠教师个体自我封闭式的“修炼”,缺少环境的支持,难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实现不了学校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只有教师的成长环境和自主发展意识实现双向互动,才能真正长久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校长应巧借外力,使之形成合力,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梁军.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小学校长,2011.
[4] 连榕.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