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以师为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

时间:2013/12/13

摘  要:树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发展教师自身来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发展。一个成熟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状态中促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采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

一、树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曾是两句很时髦的话。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终身教育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使人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后,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一个艰苦的逐步推进的过程。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在这两句话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可是,学生的发展要通过什么来实现呢?

又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决定教育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教师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学生的发展决定着我们的教育质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关键。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有大的发展。学生发展了,又能促进教师的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所以说“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换句话说,“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就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有效途径。只有教师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持久的,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有人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仅满足于此。从教学论意义出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应该是通过提高教师素养,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最大化的发展学生。离开这个终极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又在哪里呢?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发展教师自身来促进学生最大化的发展。以新课程实施为例,教师决定着课程的意义,制约着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发展学生必先要发展教师,或一边发展教师,一边发展学生。离开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一定是缓慢的。一个成熟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路。”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成长,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状态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我们不能回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实,“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的淡化乃至缺失。这已经成为了决定教师能否自主发展的根本问题。所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培养教师的职业乐趣和职业责任感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对此,可以尝试构建以下渠道:

(1)发挥民主作风,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将学校发展的愿景和个人专业成长的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建设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型学校,以此做为方向性的指引,借以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能力,强化学校是每一位员工的学校的主人翁意识。

(2)提高员工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培养教师的健康生活情趣。通过读好书、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来提升思想和精神品位,熏陶感染他们投身于教育教学的艺术创造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学类的书籍,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人文营养的浸润。

(3)增“知”扩“识”,开拓老师的视野和胸襟。当今的教师最缺乏的不是“知”,而是“识”。可以借助焦点新闻速递,国内外热点时政点评,教育法规宣讲,兄弟学校经验借鉴,专家理论研修等来增长见识。同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走出学校,由近及远,从小到大,胸怀天下,纵论古今,既可拓宽视野,更能开阔胸襟。一个博闻强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才能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4)因人制宜,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针对不同的老师,搭建不同层次的发展平台。这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建立“用多把尺子来衡量教师”的评价理念。帮助每位老师找到自身的优势点,以此作为专业发展的切入点。搭建教师“教育论坛”,通过多种培训班、研讨会和老带新、典型示范引领等活动,既为主讲人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他人提供借鉴启发的素材。为每位教师找到一面“镜子”。

(5)培养发现身边的优秀教师,发挥榜样“正能量”的作用。身边普通人的成长经历对身边的人更有教育意义。善于利用身边案例和鲜活的细微教育现象来培育,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之功效,做到大型活动和日常修身教育相得益彰。

(6)要加强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度具有“限制”与“激励”两种功能,我们要充分发挥“激励”功能,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中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因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追求的是“交往”、“尊重”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学校的主要制度不能把教师注意力引向对金钱生活条件的追求,因为这样会使教师过多关注一分一厘的得失;只有学校制度把教师注意力引向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和所取得的成就,教师才会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这一充满智慧的事业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兴趣。管理制度的功能要体现在让学习成果、专业发展的付出在评比先进、职务聘任晋升及考核中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做到学习、发展与不学习、不发展不一样,学得好、发展得好与学得不好、发展得不好不一样,从而引导、鼓励教师自觉投入专业化发展的活动。要注意,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但学习的形式不仅仅是读书。

2.教师的职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

(1)通过学习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学校管理者要在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好学习型学校,提倡学习、制度激励学习、帮助学习,使教师养成学习的职业习惯。通过学习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并能用这些知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2)开展“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研究室,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创新形式,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

首先是基于学校专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结合学校的主题发展、特色发展,在一个总课题的引领下,通过每位教师参与子课题、子项目做研究等方式促进专业发展,课题实施资料可以作为管理测评的材料。

其次是基于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每位教师设计一本学年教育教学改进手册,通过教师学年初制定的改进计划、期中实施、平时展示、伙伴评价、个人反思等环节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

再次就是基于“青蓝互助”的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待提升教师建立伙伴互助关系,联动学习,均衡发展。也可将学校之间的结对互帮联动作为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根据联动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和测评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强备研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过程的管理,逐渐让“集体”备课成为每一个教师内化需求。教研中心下移,走进课堂,有针对性的加强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优化、细化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提升教师学术规范化程度。

3.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采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

为新教师设计第一类层级:制订辅导计划,通过频繁的观察和反馈纠正来支持其成熟;有经验教师通过自评、制订目标、收集数据、形成性评价、指定行动计划等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这可称为第二类层级。第三类层级是为教学时间虽长但水平停滞落后或出现其他困难者而设,学校应大力开展援助活动,使其尽早返回到第二类层级,确实无效者可实施转岗分流。以上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机制的建设,涉及更多层面机制的制约影响,还没有成型的经验。但因校制宜,建立适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应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管理者不能忽视的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条条大路通罗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因各校不同情况而各有特色。关键还是要树立校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的思想,树立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校长,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心上,脚踏实地做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导者、保障者、服务者、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不断创新化、专业化、知识化,才能使一所学校永远走在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健康轨道上。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 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