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深入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结合我校绿色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是深入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学校要强化校本研修的基地职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在这四个因素中唯有主观能动性是可控因素,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展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目的。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各种相关的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和自我成长。 首先,学校应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引导教师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其次,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为教师确定的发展目标确立自己教师生涯的职业理想和长远目标,并进行规划与设计。每位教师要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专业提高计划, 并按既定目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去努力践行。第三,学校建立督导和奖励机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手册》,任课教师人手一册,内容包括教师专业成长年度计划、总结,参加教研活动、班级管理、各种培训的活动记录,教育教学反思随笔,个人和班级取得的成绩等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有专门处室定期对教师执行计划、完成目标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根据检查结果学校对做的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同时学校还可设有教育特色、教学特色、教育新秀、教育科研等奖励鼓励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主动发展的高度自觉和制度约束下的价值观共识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找准切入点,明确发展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基础教育改革,无疑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的现状。基于此七中在总结课改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绿色教学的理念,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强化教师内在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绿色教学是追求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是有活力、吸引力、高效益、高质量的教学,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是学科与教育规律有机融合的教学。它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可以引领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实践和研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学科气质和教学风格;可以实现教学的审美化,并成为这样一种教学文化——课堂回归到师生共同寻找智慧的悠然状态。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也就是教师发展的目标: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然后再发展到优秀教师,进而成为名师和教育家。成为合格教师的标志就是形成自己的学科气质,成为优秀教师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名师和教育家的标志是创造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方法体系,即要形成独到的实践哲学或理论体系。
所谓学科气质是教师在对所教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对学科本质及精神内化基础上在他身上自然流溢的精神之美、文化之美,是由内而外、厚积薄发的人性之美、激情之美。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镇”的住课堂,才能“征服”学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实现最具生命力的绿色课堂。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正确的贯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教学个性或特色,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一般表现为:①独特的教学思路;②独特的教学方法;③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学风格与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个性密切相关,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因为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行为。
三、学习、实践、反思、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其核心是学习和发展,它包含良好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教研能力、熟练的教学技能、较高的教学智慧。
1.丰厚的文化积淀,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
真正的学科气质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来自于文化积累与修养,教师自身文化的宽度与深度会让学生感到文化的魅力和恒久的力量。无论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还是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有才气、有底气,才有智慧、有思想。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年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所需购进一定数额的人文经典或教育教学专著供教师阅读,成立教师读书会组织,指定书目和自选书目相结合,定期开展教师读书专题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也要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七中实施绿色教学的目的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绿色教学重点是要守护学生的精神生活,珍视他们的成长渴求,关注学生作为活的生命体的多方面发展需求。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聘请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做《回到原点看人》的专题讲座。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教师专业标准》、《新课程标准》等,引导教师丰富理论素养,把握教育规律,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广博的文化修养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理论深度。欣赏或思考别人的思想或观点也能挖掘自己,拓展自身的心智空间。开设教师主题论坛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这种教师论坛活动改变以往示教式培训形式,教师担任中心发言,教师们可以就主题进行自由研讨,不以己言为重,不以他言为轻,彼此诚恳交换心得。教师们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讨环境中,各自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智慧会在交流碰撞中逐渐得以凝练和升华。七中围绕绿色教学就曾开展过“绿色课堂大家谈”、“绿色教学论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学科气质的培养”、“教学风格的形成”、“绿色教学与教育质量”、“让课堂回归到师生共同寻找智慧的悠然状态”等等,加深了教师对绿色教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2.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着的教师, 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教学实践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美国的马萨莉说“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到”。因此课堂不仅要成为学生获得生存技能的宝地,还要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和实现幸福人生的圣地。七中围绕绿色教学中“教师学科气质的培养”“教学风格的形成”“以生为本,实施个性化教学”等主题举办了五届绿色教学节。每届教学节上半年开展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全员练兵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或研讨课,评出奖项,所有教师既是授课者又是评委,每节课后都要开展评课活动;下半年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例研讨活动,获得奖项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课例研讨紧紧与主题教研活动相结合以增强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数学教研组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物理组的“多媒体教学对物理抽象知识的辅助作用”;地理组的“以图导学,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等。
3.教师反思,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温家宝总理曾说:“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反思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使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只有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和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一旦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专业发展将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形成有学科气质和教学风格并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指日可待了。七中绿色教学中有这样的理念:好教师不仅是那些上出成功课或教出得分最高班级的教师,更是那些有能力反思课堂,寻找策略让下次课上得更好的教师。学校引导每位教师要善于研究课堂,反思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教学结构的疏密有致等,反思教学得与失,从中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进一步的认识。按照“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形成多元方案——实践课题,听取多方意见——反思总结,撰写课题材料”的基本步骤开展行动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反思不仅能改善人的思维,更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4.集体研讨,团队促进个体专业提升
许多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都得益于教师群体的智慧资源。当教师围绕教育问题和现象相互探讨、交流的时候,每一个教师的意见和观点,都会成为一种思想资源,这种资源交互作用,会使个体在集体中发展,集体在个体智慧的交流中得到普遍性的提高。实际上,前文提到的教师主题论坛活动、主题教研活动都是集体研讨的最佳形式。体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集体备课、师带徒、结对子活动、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等都会达到同样的共同提升的效果。七中实施绿色教学提出“深度备课、智慧共享”的教研目标,严格遵照个人初备形成简案——集体交流形成共案——再次研磨形成个案的备课流程,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作业的做法就实现了教师个体在集体智慧中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大课题,本文仅从七中努力创造使教师成为名师和教育家的环境中的一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力争引导教师借助实施绿色教学的平台在学习中积淀、在实践中历练、在反思中研究、在研讨中生成教育智慧。以实施绿色教学,形成教师学科气质和教学风格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达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境地。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目前校内外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或到外地学习,或聘请专家讲座,这些都不失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教师究竟内化了多少,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引导,让教师明确我要成为怎样的教师,我应该怎样做,激发自身的内驱力很重要。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因为教师教育思想会影响教师对教学一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影响其课程与教学决策。
3.教育反思是转变教育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反思不能停留于表面化,教师要把自己当做研究的对象,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观念、行为以及效果,从中提炼出问题,制定计划开展行动研究,研究成果再反馈到教育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4.如何评价和鉴定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值得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陈志科.教学风格追求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学术月刊,2012(8).
[3] 张勇.寻找自己的声音——教师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生成.教育学术月刊,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