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宽城一中制度文化建设

时间:2013/12/13

    制度一把管理的锁 制度是一种严肃的爱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一些不注意的细枝末节,很可能会给教育抹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升旗仪式上学生立正、敬礼,有的教师却视而不见;全校集会,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可教师却交头接耳,甚至谈笑风生;要求师生“仪态端正、得体大方”,而总有少数人的发型、服饰叫人不敢苟同……所以说,于细微处见管理。而一个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必不可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记得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天一只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管理员见状大惊,忙把笼子加高了一尺。结果,第二天袋鼠仍然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管理员便将笼子加高了一米。他以为从此袋鼠再也不会逃逸,但第三天,袋鼠竟又出现在了笼外。就在管理员接着将笼子加高的同时。旁边笼子的河马问袋鼠:“你觉得管理员把笼子加高到什么地步才算完?”袋鼠说:“我也不知道,只要他们继续忘了锁门的话,加高到多少米也没有用。”

    说到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就想到了这个寓言。制度之于一个学校的保障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完备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有利于促进“以法治校”,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学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也正因为管理制度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当前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多数学校都过多的强调制度对于师生的约束面,就像前面提到的寓言一样,笼子就是制度,加高笼子意味着让制度更加严格,以增加犯错者的代价,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者执行管理制度的一系列配套措施不到位,管理责任不能落实,那么光“加高笼子”就只能压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最终衍生出更为棘手的管理问题,产生新的管理漏洞。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将制度建设和人本思想较为完美结合起来的点滴感受,作一简单总结:


一、领导者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成为学校人本制度管理的引擎
办好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领导是关键,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引领学校发展,领导班子必须加强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了统一思想,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全体班子成员几年如一日,共同学习了《现代管理学》、《教育管理心理学》、《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人本关怀的结合》等多部管理学著作,每位领导都写有一大本甚至几本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研讨及相互交流,终于逐渐形成了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制度建设原则,即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其中包括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制度的制定应该兼顾群体人际关系和个人人际关系等等。


二、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为师生教学和学习提供有力的内部驱动
我们知道,制度之所以有约束力,就在于制度化管理往往对事不对人,制度一旦确立,就得不折不扣的执行,否则制度就会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但同时容易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引起师生内心世界的封闭和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工作的激情,从而给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造成很大困难。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特别推崇一句名言: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因此,在坚持常规化管理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对教职工和学生的人文关怀:
1、抓好师德建设,打造一支团结乐观的团队组织
自从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以来,就有了人类对师德的一些不同于对其它社会群体的不同的要求,不同时代师德也有着不同的内涵,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还要以学生为本,善于做学生的工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且要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师德建设精神,塑造一支修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主要措施:
用权利的维护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坚持教代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权力,对于如职称晋升、干部任免、福利制度等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学校管理者注重与教职工沟通,并给教职工的参与权力以充分保障。

靠重用有能力教师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在用人上重能力不重资历,重水平不重文凭,按德才兼备选人用人提拔人;07年一年就有6名骨干教师被充实到学校的管理层,有数十名教师评优晋级。


用真诚引导培养教师的自我规范意识。每月都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师的讲演、公开课录像、事迹报告会等,并请来国内比较著名的教育专家来校讲座,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和自身实际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靠荣誉和物质奖励鼓舞教师的工作干劲。领导班子成员做到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荣誉向第一线教师倾斜。同时制定并落实《教职工评模选优办法》,用硬件说话,公平竞争,确保培树的典型令人信服。


靠提高待遇办实事稳定教师队伍。在市场经济的调整中,部分骨干教师的家属先后下岗失业,加之个呷学校通过不正当手段聘用教师,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安心于本县的教育工作,成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的一项大事,学校为此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出台政策,一方面尽量为教师家属解决就业困难问题,另一方面稳定了教师情绪,增强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干劲。


2、抓好学生赏识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气氛
当“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之际,“愉快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模式相应地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诞生了。作为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行者,我校的赏识,并不是不惩罚,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个社会要警察监狱、学校要校规校纪都是干什么的,是要教会人们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所以,我们所说的赏识,指的是大多数行为习惯没有原则性偏差的孩子。那么,对于真的犯了很大的错误,需要惩罚的时候,我们的教师也会坚持以下几条原则:教师的惩罚只是手段,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才是根本目的。


首先是正面对待不回避。正视学生存在的错误,并理解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现象;
其次是把握尺度不动气。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冷静的对待错误,这样就能理智地分析学生的错误根源,选择适当地惩罚方式。
再次是选择时机不伤害。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惩罚都会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
第四是坚持“战斗”不气馁。对于我们县城学校来说,生性顽劣的孩子比例占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富有耐心与恒心,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一点一点把学生的劣习磨掉。


3、抓好爱心教育,让校园充满关怀和感恩
制度一经建立,执行是必然,那么,如何让生硬的条条框框变得生动起来,让全校师生更容易接受,就成为了人本制度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实施的同时,努力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通过设立文化长廊,文化橱窗,文化走廊,让“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名人、名言、名校、名城、师生书法、照片等,陶冶学生的情操,催人奋进,真正实现了环境育人。


此外,学校还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工作。在过去的两年中,学校每学期都对贫困生实行减免学杂费政策,并动员社会各界对这些学生进行救助。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宽城一中救助贫困生基金会正式成立,并多方筹款二十余万元,专门救助那些优秀的贫困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而对于受救助的贫困学子,学校的感恩教育及时,到位,受助学生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成绩越来越好,对周围同学的影响辐射作用越来越大,起到了条款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

在宽城一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原来的只有几间破平房、十几名正式教职工的落后境况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河北省重点中学、省示范性高中,现在人们对于宽城一中最普遍的认可是校风正、教风硬、学风浓、成绩优,这其中得益于学校在管理中,始终铭记一句话:“制度一把管理的锁,制度更是一种严肃的爱。”——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将人本思想和制度管理相结合,必将发挥教育管理的最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