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兴趣可以使一个人成功。如果一个孩子对骑车子感兴趣,刚开始学骑车的时候,尽管不断的摔跤,但他依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爱好电脑的孩子,刚开始学电脑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也不感到困顿。只要感兴趣的活动,人们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兴趣的力量。那么,对于基础差习惯差的学生,怎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感兴趣的科目入手
如果你对学习毫无兴趣,那么也要选择一门到两门比较感兴趣的学科进行突破,你把所有属于自己掌控的时间都用在这一两科的学习上,你会逐渐从中悟出道理,只要你开始坚持下来,你一定对这一科或两科有所突破。你拿别人学七八科的精力和时间去专攻一两科,你一定会进步迅速。到那时,你就会品尝到学习给你带来的快乐,你也会从中受到学习方法的启发,当你在一两个学科上取得了成功之后,你就会对学好其他学科建立信心。
二、不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往往是知行脱节,在对知识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进行死记硬背,不但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的东西还缺乏灵活性,不能在应用时灵活多变。使学习没有成就,缺乏成功感,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鉴于这样,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且对定理、公式要会对他们进行推导,不但知道公式,还能清楚地知道公式是怎样形成和运用的、这样学出的知识才鲜活。靠死记硬背记住的公式和定理,不理解定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没有任何用处,最后也白耽误工夫。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有快乐的感觉,也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不打疲劳战
当你精力充沛时,做事就富有激情。如果在学习中打疲劳战,做事就没有效率,效率低就没有成就,长期这样会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对学习也就失去兴趣。因此,学习不能打疲劳战。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身体略感疲劳,或者还没感到疲劳时就积极休息,经过短暂的精力和体力恢复,会使工作效率更高,且不感到疲劳。如果疲惫不堪还硬坚持,接下来就是效率低下,兴趣索然无味,并且不利于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同样是这样,当精力旺盛时,效率高,积极性也高。当人困马乏时,再坚持也不能收到好效果,也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四、培养兴趣
如果你对哪一学科没兴趣,你就用这样的方法逐渐培养兴趣。
1、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具体如何做呢?就拿学习化学来说吧,在学习之前,首先做个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对着化学,大声说:“化学,从今天开始我就喜欢你拉!”“可爱的化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啦”、“化学,我会满怀信心地学好你!”
如果每次学习化学课之前,都这样的大声暗示自己,并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你就会建立起对化学的初始兴趣。
实际上,人的身体和面部表情的改变,会带动人的情绪的改变,情绪的改变也会引起好恶态度的改变。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当你对某个人十分厌恶时,你提示自己微笑看着他,用积极、美好的心情体谅他,你在心里说“我喜欢你”,你就会转变对他原有的态度,这时的你再看他时,他也不是面目可憎了,变得真正可爱了。
为什么这种方法很有效呢?主要是情绪起了重要作用,有些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对学习产生不愉快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而当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与快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
对于同学们来说,目前最大的职责就是学习。而在不可能改变课程的情况下,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既然痛苦也是学,愉快也是学。那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
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任何一门学科。
2、兴趣迁移法
面对不喜欢的学科,也可以运用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带动不感兴趣的科目。在训练时,要遵循以下几步:
第一步:问自己是否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英语学好”、“这些古诗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第二步: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第三步:想象上自己所喜欢的课时的情景,然后将上喜欢的课时的愉快性情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是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五步:开始学习。
如果你对学习某一学科没兴趣,你就用上面两种方法试一试,说不定就能引发你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