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时间:2013/12/13

 教学课改已经实行多年,这其中有成功的模式,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最惨痛的失败就是照搬成功的模式。但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说失败过,就不敢再改了。虽然中、高考的指挥棒仍在,但很多影响教育的因素都在发生悄然的变化,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外来教育观的介入,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育理念的多元化,都要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大势所趋。
既然如此,我们每一个从教者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自主学习运用到实际,真正提高我们课堂的实效,教育的实效。
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搞教育不能走极端。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自古最讲究的人生理念是中庸之道,老祖宗是聪明的,中庸之道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难题。所以自主学习要和雷打不动的教育体制相结合,要和每一个教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应该说,语文学科是众学科中运用自主学习比较有利的学科。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还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把“导”与“教”要有机的结合。该“导”的不一味的“教”,该“教”的还是要教的。那种认为既然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就应由“主教”转化为“主导”的观点就是一种没有运用中庸之道而极端化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不能等同于主持人,不能放大服务性,应该“导”中有“教”,“教”中有“导”,让学生既在“教”中学,也在“导”中学,这样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是简单的辅助者,也不是单一的引导者,而是张弛有度的教导者。
基于这种理念,我认为教师是“教”的多一点还是“导”的多一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棒子打死,这也不应该成为影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实在的教育是从教材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也从教者的特点出发,发乎于实际而又略高于实际。这其中,“教”的部分我相信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会做足功课,关键是如何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