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管理就是发挥文化的力量,通过精神和心理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倾向。学校人性化管理可以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为亲密和谐,使学校更加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工作富有活力,师生富有成就感。文化管理是对科学管理思想的拓展和超越,将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渗透其中,创建学校精神、文化价值、学校道德与学校形象并使之成为师生、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底蕴。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学校管理方式,引导我们以现代文化精神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在追求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思想者。不仅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善于谋划学校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要善于将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行政领导、相互沟通转化为教师群体认同的办学信念和办学目标,从而激发师生强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理念认同是文化治校、思想引领的关键。校长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教育思想的领导,而不在于事务性问题的解决。校长必须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才能引领师生朝共同目标努力前进。校长的领导理念来源于学习、思考,来源于对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教学真谛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学校工作的熟悉和细致的思考,来源于师生沟通中获取的信息及对上级要求的领会。缺乏思想的校长,其管理必然是粗放的事务管理。如果校长不能用其思想鼓舞和凝聚全体教师,则所有的发展计划都是空谈。校长应当具有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并将它变成全体教师行为的理想和信念,为学校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办好学校不仅是校长个人的事,也是关乎每个教师生存与发展的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前途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幸福以及学校的生存发展。管好一所学校必须依靠集体共同的力量,在一个务实、协助、进取、团结的班子带领下,用共同的目标凝聚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气,激发集体荣誉感。校长应引领师生、家长,把自身的利益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大家认识到学校和个人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统一体,引领师生建立与校俱荣的心理认同,从而在心理上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行为上参与学校发展的活动,形成师生一心、上下一体、和衷共济的局面,调动师生在日常活动中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管理学校不只是校长的事,仅仅依靠少数管理人员是很难管好学校的。一个再十全十美的智者,其思路和看法也是有限的,在学校管理中要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之路,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而不是被管理者、旁观者,应该让他们在学校管理者中占有一席之地,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见解,为学校管理拓宽思路,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信息资源,加强有效沟通,了解实情。
学校管理要明确办事的条件和程序,做到有章可循,制度之前人人平等、制度之上没有权威,保证各项工作不因领导的好恶而改变,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功利性,促进学校文化和发展的连续性,使常规工作细致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