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长在校本研修中成长
时间:2016/3/29
但我认为:还应该兼顾到校长个性化研修,即校长校本研修。
一、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提出。
1、每位校长的特殊性。校长的学历、经历、年龄、性格、气质、能力等都存在差异。
2、每所学校的特殊性。学校的师资、生源、历史文化积淀、现实基本情况、学校管理等都存在差异。
二、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内涵。
1、研:“侧重于事”,校长从本校实际出发,发现、分析、解决本校学校管理问题或教育教学问题。
2、修:“侧重于人”,校长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思考、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3、研修一体:校长在研究本校实际问题中修业成长。在“研”中“修”,在“修”中“研”,“两者相长”。
三、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建立以校本研修为主、区域集中培训和远程自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采取专业引领、问题指导、岗位研修的方法,突出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和自主提高的过程。
2、针对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本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干部成长预期及自身特点组织研修活动,切实增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
3、实效性原则。以促进干部成长和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为出发点,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按需制定研修计划、目标与方法,务达实效。
四、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态。
1、独立研修。学校班子成员个人自学,形成学习氛围,独立研究学校问题,促进自身成长。
2、合作研修。学校班子成员合作学习,开展集体学习,共同研究学校问题,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五、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作用。
1、校长校本研修是推进学校管理改革的关键举措。
2、校长校本研修让校长成为管理、研究和进修的主人。
3、校长校本研修让校长在学校管理行为中成长。
六、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先导。
更新理念是校长校本研修的先导。改革的力量来自于学习,只有自觉学习才能避免盲目。倡导校长读书看报,营造校长的精神家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七、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切口。
深度调研是校长校本研修的切入点。改革与问题孪生,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成目标的起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
八、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方式。
校本研修应该重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在“行”中“知”、在“知”中“行”、“行”和“知”齐头并进。
1、校长学习(知)是一种问题驱动性(行)的学习。校长对学校管理问题(行)的认识,往往是从实际问题(行)出发,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
2、校长学习(知)又是一种基于案例(行)的情境性、嵌入式学习。校长的思维过程是注重应用领域,并非纯理论化的。
九、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情感。
校长是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人际”的人。
1、一个“完整”的人。这意味着校长具有七情六欲、酸甜苦涩,因此校长的学习离不开其情感的参与与投入。
2、一个“人际”的人。这意味着校长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人的群居性特点。因此校长不应该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校长职业的欢乐和痛苦需要一个群体来共同分享和承担。
十、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形态。
1、独立研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自学,养成独立学习习惯,独立研究学校问题,促进干部自身成长。
2、合作研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合作学习,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共同研究学校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十一、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途径。
1、专题式研修。常见的形式有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就某一个专题开展学习,如两会有关教育的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等。
2、交流式研修。在例会或其他会议上,汇报工作,沟通信息,畅谈体会,说明今后工作的注意事项,或者展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等。
3、问题式研修。就自己工作岗位需要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学习,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形成读书看报良好习惯及风气,主动自觉,常学常新。
4、作业式研修。校长或分管领导布置学习任务,班子成员分散学习,即为作业式学习。如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
5、反思式研修。干部不但要亲自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还要及时总结,及时反思。每项活动结束后、每个学期结束后,都要进行成功与不足双方面反思,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法,干部在反思中成长。
6、谈话式研修。主要领导同某位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谈话,转化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7、岗位式研修。敢于给干部压担子,善于为干部创造机会,通过丰富的实践工作探索,干部获得锻炼、增长才干、提升自我。
8、请教式研修。请专家学者进校为班子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脉诊断,解决疑难。
9、走出式研修。有目的性的到名校学习取经,挂职锻炼,异校交流等。
十二、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动力。
1、以问题引导校长研修。使学校管理工作问题化,依靠领导班子的群体资源,“咬住问题不放松”,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以差别推动校长研修。作为校长要看到校际差别,并努力缩小校际差别。这样就要求校长搞好自身的校本研修。
十三、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特点。
1、问题性。校长校本研修总是围绕学校管理问题展开,总是围绕干部自身成长问题进行。
2、开放性。可以同政治、业务学习结合进行,也可以同教研、科研同步展开,还可以同师训、干训捆绑实施。当然也可以单独呈现。
3、校本性。从本校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本校班子成员的实际情况,为本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本校干部成长服务。
十四、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管理。
1、组织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业务指导部门加强点拨,中小学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2、制度管理:建立健全校长校本研修制度,如学习制度、考核制度等,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障。
3、档案管理:积累并归档研修计划和总结,研修记录或活动记录,经费保障等相关材料。
十五、校长校本研修模式的意义。
1、克服了“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弊端,兼顾到校长研修的个性化特征。
2、班子成员成长的需要。每名干部都有成长的愿望,都有做好管理工作的愿望,他们需要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人生的价值,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3、本校学校管理的需要。学校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领导
班子的共同使命。每所学校都需要发展,都有提升长板的愿望、使自身特色更加鲜明,都有提升短板的愿望、弥补本校自身的不足。
总之,校长校本研修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实践、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与校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