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毛泽东传》联想到校长治校
时间:2016/3/29
一、校长治校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教育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毛泽东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把它们中国化了,即为毛泽东思想。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如“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又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作为校长要对教育、对学校教育、对本校的学校教育有个性化的理解,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学校有特色,来源于校长的办学思想,来源于校长的个性化办学思想。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认为学生大部分知识可以自主、合作学会,于是经过探索就形成了“三三六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二、校长治校要有善于等待时机、把握时机与利用时机。
毛泽东受到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排挤,离开了中央领导集体,失去了对红军的指挥权。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二万五千长征。毛泽东耐心等待、把握住了遵义会议的机会。重新回到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校长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要等待机会,等待条件的具备,还要把握住机会,做好工作。
向阳中学校长李树和五年前临危受命出任校长,把濒临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创建了“生命化课堂模式”。
三、校长治校要善于用干部、管干部。
毛泽东执政41年,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用干部、会管干部。毛泽东在1935年就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时他已经形成了“干部是核心”的思想。
作为校长也应该会选用干部、会管理干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一个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校长是核心的核心。因此校长要十分重视干部培训、干部成长。
四、校长治校要有量自己的力而行,也要量教师整体的承受能力而行。
毛泽东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体现了量力而行的原则。毛泽东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也考虑到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力。同张国焘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最后战胜张国焘。
作为校长在接受任务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水平与能力,考虑到所在学校的承受能力,考虑到本校教师的承受能力。再好的东西也有一个接受过程、适应过程。
五、校长治校要坚持学习,向书本学习有用的东西。
毛泽东一生始终坚持学习,从历史、文学等书籍中汲取养料。年轻时多次读《水浒传》,执政后又多次读《资治通鉴》等。直到1976年病入膏肓时,还在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
作为校长一定要读书。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教书不读书、教学不学习的现象应该从根本上扭转。
因此建议校长读一些名校长写的书,如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窦桂梅的《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等。
六、校长治校要坚持调查,向现实学习有用的东西。
毛泽东鲜明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要从实际出发等。这些都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向实践学习,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
作为校长要注意调查研究,真正把握学校的基本情况。从学校的具体工作出发。实施前充分调查,实施时因地制宜,实施后要关注实效。
如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有一些学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七、校长治校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毛泽东一生非常自信,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候,相信自己是对的,相信自己的实力。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作为校长要相信自己,尤其是在重大决策面前,要有“成竹在胸”的勇气。
校长在台上讲话需要自信;校长在决策时需要自信;校长处理突发事件时需要自信等。
八、校长治校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或称之为小小的个人崇拜。
毛泽东在1945年以后,在党内和国内逐步建立起来了个人威信,这是靠长期革命斗争的理论与实践,靠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人格魅力。搞一点个人崇拜,我认为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要把握住火候,度要适度。
作为校长也要树立自己的威信,靠判断的准确、靠行动的正确、靠成果的良好、靠人格的魅力去征服身边的人。让周围的人心服口服。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用充满人情味的管理,用自己高尚的品行,赢得教师的爱戴,赢得干部的佩服。
管理无小事,校长要关注每个细节。
九、校长治校既要从学校大局出发,又要从学校长远考虑。
毛泽东一生无论是建国还是治国,都站在民族大义、人民利益的高度考虑问题,如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始终站在高位,以大局为重。
另外,毛泽东看问题也比较长远。毛泽东利用九天时间写出来的《论持久战》,看问题非常有远见。又如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出的建党建国纲领,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作为校长既要从学校的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也要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考虑问题。即站在学校的全局高度,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先抬头看路,后要低头拉车。看路要尽量往远看、看得远些。
十、校长治校要有胆识、也要有灵活性。
毛泽东一生既有老虎的勇敢,有胆有识,讲究原则;又有猴子的灵活,不固执己见,不刚愎自用,可能是多次读《西游记》的原因。
作为校长要在大事上站稳立场,要在小事上善于机动。何谓大事就是涉及全局、覆盖整体的事情。何谓小事就是不涉及原则问题的细节,情节等。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