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者”,校长的作用堪比“火车头”。也常常有人说,一位好校长将会带起一所好学校,而每一所优质校,都必然有一位好校长较长时段内为学校成功引航。
那么,一位好校长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校长应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项素质,从而成为一位好校长呢?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一场校长沙龙上,来自北京、河南、海南三地的校长们围绕着校长领导力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诚信正直”是管理素质的基石
校长领导力首先很直观地表现为一种影响力,影响力有大小、强弱、持久和短暂之别,而这种影响力又取决于校长自身素质。
那么,究竟校长的素质意味着什么呢?在分析校长的素质构成要素时,几位校长共同探讨了有关“素质”的一些理论。
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提出了“冰山模型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判断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并不是简单地看一个人智商。可以说,人的整体素质好比一座冰山,显性部分不过冰山一角,比如这个人看了多少书,懂得专业知识,取得了什么学历、职称,担任什么层级的职务等是不容易被认知的,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领导者在管理实践中,无疑要胜过心胸狭窄、冷淡多疑的领导者。
而“帐篷模型”理论认为,领导力的各个维度——个人能力、承担后果、诚信正直、创新发展、人际关系等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特质,高低水平不一。
哪些素质对校长是关键的?有人列出“诚信正直、创新、发展他人、设定挑战性目标”,而有的人认为应包括“诚信正直、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对话沙龙的几位校长在讨论中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即对于管理者而言,衡量其是否称职、是否卓越的最重要的标准,往往不是个人能力大小,而是诚信正直。
目标驱动推动学校变革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秀中心小学校长张运礼认为,校长应不断地设定挑战性目标,推动学校变革。他介绍,该校与海南英语教学项目组合作,以推进本校英语课程建设,就是学校不断挑战自我、创新变革的重要环节。
北京市顺义区北务中心小学校长孙海霞十分看重校长的问题沟通与解决能力。她介绍,作为北京郊区一所农村校,学校把学生素质提升摆在很重要的高度,而在学校里她们竭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据孙海霞校长介绍,学校购买噪音测定设备时,不是由教师去完成,而是选取最调皮的孩子去做测试,启发孩子寻找问题的根源,由孩子搜集资源、写报告,探究解决课间噪音问题。
河南省鹤壁淇滨高中校长陶喜罗分享了学校制定挑战目标,实现高考成绩大幅提升的案例。据她介绍,淇滨高中的生源并不占有优势,面对入学成绩偏低的生源,学校认真分析学生,仔细分析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此目标分解细化,每学期甚至每季度、每月,干部、教师做什么都有很详尽的任务。
“三年以后,本科上线率大幅提升,我们的目标是50%学生上本科。”陶喜罗校长说,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时,应注意凸显其特长,结合学生的兴趣。“容易实现的目标动力是不足的,而过高的目标又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校长首先仔细分析问题,认真设定合理的目标。”
校长战略思维决定学校站位
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执行主任赵实认为,作为一所学校的“掌舵者”,校长不仅要科学地设定目标,而且要抓住目标的关键点,分解目标,分析问题,而这些素质又和校长的战略思维密切相关。
北京市石景山区六一小学教学主任瞿丽,通过该校一个典型事例阐述了学校站位和校长战略思维的重要价值。据她介绍,2011年校长发现手持移动终端进课堂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但当时学校经费困难。
瞿丽介绍,为了克服困难,当时校长不仅决定要想办法购买那些设备,还有设立科研课题,从科研方面首先抢占一片“高地”。几年下来,学校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寻找到新的生长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中心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科文组织专家曾进校指导。学校教师们普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探究,在语数英三学科进行大循环的教学模式下,学校将整个知识脉络梳理出来,不从小的知识点学习,而是打通年级和班级之间的界限,进行大循环教学。
“学校发展没有较高的站位就会步别人的后尘。”瞿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学校这几年的发展,说明了校长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校长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不断地进行变革创新,否则发展的路子就会非常小。”
在讨论中,几位校长认为推动变革和创新是相关联的,这也是校长素质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要成就自己先要成就别人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中心小学校长王斌认为,发展他人应是校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他表示,人是整个学校应关注的第一要素,关注人成长人,应该是学校管理工作一以贯之的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想成就自己,先要成就别人。
王斌校长说,要让自己的老师在校内有立足点,在市场有竞争力。在校内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发展空间,并创造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而在干部培养层面,要让中层干部有更多施展才干的空间。评价一个教研组长,是看他影响了多少人,带动了多少人,发展了多少人,这应是评价中的关键。
王斌校长还列举了一个事例,他的学校近五年内两次举校搬迁,在外部基础设施并不完备的情况下,学校在43天内顺利完成搬迁。“如果学校老师不是紧密团结,同心协力,很难办到”。
他介绍,学校的氛围非常好,干部教师都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他作为校长,所做的绝大部分工作就是让老师和干部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都能得到成长和发展,而干部和教师的发展,就是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