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重视对学生的研究
时间:2016/4/8
校长研究学生,首先要研究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这是校长研究的重点。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坚持“白板论”,坚信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他认为:儿童的天性就像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而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法国人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却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同为西方思想巨子、教育大家,他们的观点孰是孰非呢?孩子的潜能到底有多大?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教育?教育什么内容是适合的呢?
校长研究学生,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通过研究学生,一是树立学生是“人“的思想,要强化学生是有独特思想、感情、意志、性格和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的育人思想;二是树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的思想,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有缺点有毛病实属正常现象,学生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三是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但同时也是学生自主的、参与性的活动,更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是强化学生具有合作、创新能力的思想,学生的学习,只要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的主动性学习,就是创新性的学习。
研究学生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任务,作为校长——教师的教师,如果不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就会慢慢远离了学生,远离了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等教育家为什么要坚持沉入班级做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