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现代学校管理,应让学生参与

时间:2016/4/13

2016年3月,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沧州一中)的12名学生遭劝退处理,理由为“在校内携带或使用手机”。该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有声音支持,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不应该带手机,学校应该严格管理;有声音反对,认为学校私自劝退学生违法,“杀鸡儆猴”的粗暴管理对学生无益。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教育局介入调查,目前12名学生已返校学习。
“劝退”风波虽已平息,但“劝退”事件引发我们深思:学校作为独立地位的法人,如何不再陷入管理的尴尬层面?学校的尊严和权威如何维护?
  现代学校管理应让学生参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与了解当前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通过屏幕和网络认识、了解世界,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学校的功能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对待手机这一事物,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态度和方式,而不是简单、一味地杜绝。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手机的使用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这不是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的理由。水可以淹死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远离水或拒绝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水中游泳的“本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作为引导生命成长和丰盈的地方,应该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做贡献。针对学生带手机现象,我们倡导变“水到渠成”为“渠成水到”,即科学引导,正确使用。

首先,持有一种平常心。教育者要把手机看作一个学生与人沟通、间接或直接辅助学习的工具,与电子词典、随身听一样,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是现代生活的需要,不要将之看成“洪水猛兽”。

其次,科学引导。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最快查找知识,全面认识世界,促进思维发展。比如,利用手机和家长同学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利用手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手机作为沟通交流和学习工具的作用。
最后,通过家校关系的科学沟通,正面引导,老师、家长榜样示范,正确引领,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信息和诱惑中,学会选择。因为选择本身也是一种素养,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认为作为现代民主、文明、和谐、开放的学校,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是否对学生使用手机做出约束,都应该与学生协商。
针对“手机进校园”的话题,我们学校曾组织有关班级就以下问题开展了班级大讨论:手机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与危害?我们对带手机进校园的态度是什么?教室是用来干什么的?上课时间是否可以带手机?我们是否应该制定在学校使用手机的有关规定?
就此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在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性意见:第一,同意带手机进入校园;第二,手机不能带进教室,放到走廊的柜子里。因为教室是上课学习的地方,不是使用手机的地方;第三,带手机进入校园的主要作用是查找学习资料、做通讯工具;第四,学校应该通过协商的方式制定出使用手机的有关规则。

在这种沟通协商的模式下,各班制定出来的规则虽大同小异,但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相互辩论中制定的。由于规则的制定有学生的参与,自然也就能约束学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学生们能够遵守的“游戏规则”。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生发展必备的关键品格和能力,而利用各种媒体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谐地沟通交流也是孩子们在未来社会中应必备的能力。学生带手机入校,并能遵守使用手机的规则,有利于他们在课外时间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又能帮助他们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新闻信息,帮助与促进学习。

我们期望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让学校每个人感受到学校管理的温度,而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条文;激扬每一个生命,美人之美,各美其美,走向完美;努力实现“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