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浅谈学校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16/4/27

摘要: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都认为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学校精神正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它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它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怎样作用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肤浅的看法。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它蕴含着希望和机遇,更充满着竞争和发展。学校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拓展和优化学校的生存发展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学校精神在学校发展中所起作用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粗浅看法。

所谓“学校精神”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风教风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大言之,是学校成员共同追求的一种文明形态;小言之,它是由理念、风气与行为准则所构成,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亦即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正如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他们学校生命的核心力量。学校精神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我们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如何办好一所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学生,是校长和教师必须弄懂的问题。校长是一块基石,是学校“灵魂”的“基石”,其办学理念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先进的理念具有引导和凝聚的作用,校长的办学观念、办学主张、办学目标、治校策略、领导观念,要符合教育方针政策,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实际,这是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现就在于其思想。就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无不洋溢着他们熠熠生辉的精神气质和教育思想。校长没有独特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学校也就无法承担起其应有的文化地位和精神使命。例如:我校是佛山市禅城区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自一九五六年创办以来,经历无数艰难曲折,从一所规模小、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的镇中学,今天发展成为初具规模、设备先进、环境优越、教育教学质量高,让领导满意、社会认可、群众厚爱,学生欢心新型学校。我们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特长明显,即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初中”的办学目标。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这样一些共同的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功”。此外,我校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教育原则。如“关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尊敬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我校全体教师在这些办学理念和信念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学校的价值。

二、有助于鼓舞士气,鼓舞精神

学校最本质的精神——学校文化。我校重视以先进文化引导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并从学校出发,努力做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富有高尚品位,催人上进的校园文化,力争出新意、上品位。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庆五四、庆六一、庆国庆、庆元旦、迎新年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同时创建优秀的教师文化。一是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教师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三、凝聚师生的作用,使师生在精神上有归宿感

学校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它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对师生员工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精神上有归宿感。我校领导重视与教师的情感沟通交流,以诚相待,教职工凡有病痛都前去看望,想方设法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组织开展各类教职工活动。注重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融洽和谐的民主气氛,倡导“校兴我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同时提出槎中教师的为人准则:“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在教育学生方面,我校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2)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有爱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快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3)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学习好,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关系;

(5)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教师对“学困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

(6)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7)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

(8)要把德育,也就是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9)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要从小在孩子的心理植下中华文化的根;

(11)要重视美育。美育可以促使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2)重视学生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现在全校师生上下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情系学校、热爱集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探索,教师乐教善教,改革创新,奋发向上的新景象。

四、树立品牌的作用

学校精神,可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打造学校品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实际上,学校精神塑造培育的过程,就是对教师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因为,学校精神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过程,这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把学校精神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寓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教育于学校精神的教育之中。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在广大教师中积极实施“四大工程”,通过开展“师表工程”,重在树立教师良好的道德形象;通过开展“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奋发有为、教有所成的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名师工程”,鼓励教师业务上冒尖,为学校创名牌、树品牌奠基;通过开展“凝聚力工程”,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溶为一体,使“人本管理”落在实处。“四大工程”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尽快提高。多年来我校的办学成绩也十分显著,受到了上级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在当地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