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一般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概念。广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等,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
多年来,无论是大中专院校,还是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无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多方面的教育作用。但是,笔者在普通中小学进行教育调研时发现:不少学校在如何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化内容的雷同化。不学校将校园文化的概念过于简单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悬挂名人名言,张贴格言警句,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几乎千篇一律,内容假大空,没有学校特色。你校的校训是“为学生终生幸福负责”,我校的校训就是“为师生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文化版面的多样化,不少学校只追求视觉感官的刺激,不管板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只追求版面内容的丰富性与色彩的多样性,让人一进入校园或楼道内,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三是展示形式的单调化。大多数学校只追求校园文化的表象效果,只注意张挂板面展牌和标语,而不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内容单调乏味,例如,在某些小学内张挂一些古诗文的版面还未尝不可,但不少中学在教学楼道内也挂满了图文并茂的古诗文版面,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教育性上,对学生的影响作用都不大。
笔者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影响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好文章,并在注重内容的同时,讲究形式的新颖活泼,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出本校的传统特色。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以下“四性”:
一、教育性。
教育性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如何体现文化的教育性上来设计校园文化。为了体现学校文化对师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是文化设计要体现教育主题化。你的学校采取怎样的办学理念,围绕着办学理念对师生实施怎样的教育作用,你校的教育活动采取哪些规划措施,这些方面的内容最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二是学校文化的内容要不断进行更新。例如学校的宣传橱窗是每所学校的名片,总是在显眼的地方设立,并时刻更换内容,不断强化着它的文化性。每所学校都是充分利用好校园内橱窗,张贴着学校教师风采,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学校将本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予以最精炼的归纳,彰显在醒目位置,并不断向学生解读其内涵。宣传栏内建设张贴学生的闪光点,编写名校友事迹、采编名师和优生风貌、展示校报校刊等,不断强化校风、教风、学风的实践要求,激励学生努力实践,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荣誉室、建设走廊校道文化、建设校园电台、电视台及校园网等等方式,还有集会、广播、墙报、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等,使得每个进入校园的人,都置于浓浓的育人氛围中,或自绝或不自觉之间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认同,形成无形的教育力量,达到时时处处育人的目的。
二、知识性。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美化的装饰,也不是古圣今贤的道德说教,它应该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似乎只注重德育教育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例如,在智育方面,可以介绍学习的经验、方法,治学的得失利弊和各种文化知识等;在体育方面,除名人画像或名人谈体育外,还可以在各种体育设施旁边附设该设施的发展历史、训练方法等说明性文字;在美育方面,可以介绍美育知识、审美技巧,也可介绍美学名篇、美学家等;就连人们一般不太重视的劳动教育也能体现知识性,如介绍一些蔬菜的种植方法,在树木及花坛、草坪旁设计标示某些物种的说明等。尽最大可能地挖掘校园文化的人文知识,给学生以各方面知识性的教育。实践证明,在知识中蕴涵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艺术性。
学校文化建设要突出艺术性,让师生产生美的享受。首先,内容要多样化。不能一味地板起面孔进行说教,也要有诙谐幽默的睿思妙语。提倡用一些委婉温柔艺术的语言,杜绝设置生硬和冷冰的标语牌。例如,有的学校在草坪内设置“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的提示语,在阅览室内设置了“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等,这是都一些充满温馨的语言。其次,形式要丰富。除了较常见的宣传栏、灯箱、牌匾外,也可设计些配有文字说明的精美雕塑、石刻等。凉亭、喷泉边,辅之以优美的诗句就会意境悠远,让人耳目一新,增强艺术感染力。第三,校园文化要与师生的创作创意结合起来,学校的宣传栏、橱窗定期张贴师生们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格式和展出内容,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起到文化熏陶的作用,最好要在墙的花色品种和格调上进行适当的修饰和美化。一扇生锈的门,一堵剥落的墙既不美观,也体现了学校管理不到位。
第三,实用性。
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体现本校特色,避免与其他学校雷同。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可以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学校的突出项目或学校所处的地域特色来设计,学校特色不在大或高投入,关键在于新颖性和创意性。学校文化建设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体现师生的参与性。例如,学校宣传栏内定期张贴本校学生的作文、书画和摄影作品,并附上作者简介,对展出作品的学生是一个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杜绝浪费现象和攀比行为,不能搞 “排场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尽量减少一些高标准的大字标语或永久性的高档固定性板面,因为学校文化是与时俱进的,三五年内可能就要更新,如果设计一些高档的标语,10年8年不能换,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浪费,过时的标语对师生既起不到教育作用,也会让人产生一些反感。学校是师生读书学习的地方,文化氛围的基调是质朴,要讲究品位和书卷气。竹林曲径花钱少,比观光大道更含蓄幽远;砖廊石凳就取材,比雕花的长廊更自然,比镂空的木椅耐坐。
总之,学校要作好文化建设这篇文章,需要设计者高超的教育智慧,更需要师生的广泛参与与精心设计,让人进入校园之后仿佛进入一个文化的殿堂、育人的圣地,真正对师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