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4/6/7
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产生的背景: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一天到晚没有没事的时候,一时有一点想不到就会耽误事,这就注定了班主任工作的紧张繁忙、辛苦劳累,有时候甚至出力不讨好。其中最难的工作莫过于对学生的管理。现在很多班主任认为,管理学生是最头疼的事,在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中,我深有体会。尤其近几年,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影响,独生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好,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娇生惯养,自私自利,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差,班主任工作更难干。如何把班主任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于是我想到: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也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的内容与实施
1、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内容
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包括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的能力。我认为,一个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学习纪律、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学生的自我管理,从学生的角度说,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按班级要求自行控制和调节,为实现班级组织目标而努力。从班干部的角度说,就是要求班委的成员共同负责,相互协调,自觉担负起班级一部分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为完成班级任务而努力。自我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共同影响,使那些不良的品质,得到改正,使自身素养得到提高。
2、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一,设立阶段性的恰当的目标。这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前提,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管理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自我管理,就是一次没有指挥官的战役,学生各行其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只有顺应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能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才能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学生只有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后,才会自觉遵守班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一个班级组成的初期,应当设立相对低一些的目标,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达到目标后有一种成就感,有继续前进的动力,然后设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再让学生去实现。这样,不断提高要求,改变目标,让学生在达标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得到成功的喜悦。以我班为例,刚入初中时,和全班同学一起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本校的“文明班级评比细则”,要求同学们现阶段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尤其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
第二,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为了使个体自我管理得以持久下去和上升到群体自我管理,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必须建立群体自我管理核心——班委会,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是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重要条件,班委会的成员必须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产生后,要明确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地位、作用,及时理顺班委成员和同学间的相互关系。
班委会建立后,班主任要花大量精力对班干部进行教育与培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明确工作的意义;2.树立高度的责任心;3.走群众路线;4.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集体。引导他们自我管理的班级工作。
第三,班主任要大胆放手。不要事事都自己一手抓,要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只有学生犯了错误你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的管理。什么事都让他自己看着办,让班委的人看着办,发现他们的问题后再指正,比什么都一开始就教给他们怎么办效果好。更能锻炼学生,锻炼班委。当然,放手不是撒手,老师要在旁边观察,出现问题马上指出,立刻纠正。就像打扫卫生、组织活动、开班会等,完全可由学生自己组织,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自己想,学生实在没办法了,老师再出面也不晚。这样,学生、班委成员就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独立地学习、独立地工作、独立地生活。以我班为例,我班设有三个班长,王彬彬负责总的工作,主要是协调全班班委和同学之间的工作,同时负责周一、周二的所有工作;黄荣达负责班级纪律工作,同时负责周三、周四的所有工作;陈婕负责班级的考勤工作,同时负责周五、周六的所有工作。他们三个每月要召集全体班委开一次班干部会议,针对一个月来的班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同时每个月要组织一次班会,把班委会上讨论的问题摆在同学们面前来民主解决。本学期班委们做了不少大事,而且都相当成功。如: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科技文体周活动,获得了文艺表演团体二等奖和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学生举办“庆元旦”晚会,获得了成功;针对班级存在的纪律和学习问题,对全班座位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整,让好生在学习上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而且三个班长以身作则,带最差的学生……这些做法都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充分肯定。
第四、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合作。影响班级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内部的如班级机构内本身的不平衡(干部与干部、学生与干部)。外部的有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影响。要搞好一个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支持,师生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工作搞好。为此,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合作,争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搞好教学。这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尽力平衡机构的不平衡,处理好个体与群体,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影响,使班级自我管理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三、思考与建议
1、所提出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自我管理,既符合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原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新形式。
首先,自我管理能在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班级成员和班委之间创造出一种密切的、和谐的、自由的氛围,这种氛围有利于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行为,接受周围气氛的影响,在交往中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达到目标要求,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
其次,班级自我管理真正地体现了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的管是为了将来的不管。这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自我管理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时,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才干,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唤起他们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事情,牵扯到每一个人,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动力。很多事情,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管,会取得班主任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自我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增长管理才干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当前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自我管理正为培养学生的这些良好的品质提供了机遇。自我管理正是从多方面、长时间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对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创造力、适应性有很大的好处。
第五,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班风、学风、校风都是学生群体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它体现出学生共有的精神风貌。学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身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之后,学生群体的素质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各种良好风气的养成也就成了现实。
总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是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2、针对问题研究与借鉴本实施办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自我管理绝对不是学生自己管自己,老师放手什么也不管。这样的自我管理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这种管理可以说是在老师的宏观调控下的自我管理,是飞上天的风筝,看似自由,实际受制于一线。基于此,我们才能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其次,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对学生进行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为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目标的确立也是随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而设立。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目标,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目标也要相应的提高。一个目标到底,一成不变,不是初期难以达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在中后期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再次,班委会会的确立要慎重,要选拔有工作能力,有责任感、事业心的同学来担当重任,这些人还要思想正,能为同学做表率,有正义感,敢说感为,不能让那些自身不正的人进入班委会。
3、其他有关需要说明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什么方法对你来说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学习这些方法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能借鉴的借鉴,不适应的不能盲目借鉴。灵活变通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