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法是彼得•德鲁克提出用于企业绩效管理、考核管理者对组织的贡献的方法。借用于班级管理就是要使一个班级形成一个同心同德的集体,采用各种手段来实现既定目标。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有三个要点要注意:其一,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目标;其二,根据目标确定各自的责任;其三,根据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以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学生的行动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以期最终形成学生与班级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
一、理论基础
1、动机激发理论
这个理论说明,当人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某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迈进。当达到目标时,需要得到满足,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使人们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目标管理法就是遵循这一原理,根据人们的需要设置目标,使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尽可能地结合,以激发动机进而引导学生的行为,去完成班级的整体目标。
2、人性假设理论
目标管理法把人看作是“社会人”,从“社会人”假设出发,要求管理人员对下级采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也就是说,要把重点放在关心和了解人的需要上,提倡集体奖励制度重于个人奖励制度,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实行参与式管理。
3、授权理论
如果目标定出后,上级不能根据目标需要,授予下级部门或者个人以相应的权力,那么仍然不能达到“自主控制”、“自主管理”的目的,即使下级再有能力也难以顺利完成.既定授权是提高目标管理效果的关键。
二、行为目标
二十天重复一个动作就成了习惯。学生日常行为是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为基础又视地方俚俗情况而为规范。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自我管理
每位学生每天要用分计法量化自己的操行 ,还要轮流当值日班长,用分计法量化每位同学的操行。每个人都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每节课的自我管理目标是每天计划的重点。实际上在高中三年上课的时间只有133天:因为每节课是40分钟,一天8节课,每周5天,每月4周,一年上课时间算10个月,满打满算只有44.44天的时间上课。因此,每节课都应争分夺秒,每浪费一分钟画一个圆圈,扣自己一分操行分。即使玩既要痛快也要争分夺秒。
2、班干部管理
班干部既要按分工管好自己那一块,又要轮流值周。值周时应协同值日班长、各小组长、各科代表、班干部、班主任每周给每位同学的操行分小评,前二十名口头表扬,不及格者值周班干部找其谈心,每月一次大评比,进行重点表扬、批评。事后班主任要找被批评的同学沟通,使其心服口服,真正进步。
3 、班主任管理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培养好班干部,使他们既要能独挡一面,又要能形成合力,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榜样;其次,要及时抓两头促中间;另外,要与课任老师配合好,把该科的优生、差生分配给各科老师。
只有通力合作才有可能使班级每月成为文明班级、每学期成为先进班级。学生因此树立集体荣誉感,并且使之化作学习动力,争先恐后,为荣誉而战。
三 、情商目标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差异!”这心态就是情商。按照塞拉维和梅耶的观点,情商是指监控、感知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区别他们,并使用这些信息去指导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当代中学生的主要情商缺陷是不大懂得感恩、自控能力差、大多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 、 感恩目标
学生们对同学、朋友的小恩小惠懂得回报,对父母的大恩大德却比较麻木,毛泽东同志说得好:“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学生们尤其是不少优生在学校时对老师毕恭毕敬,出了校门后就往往对老师视而不见,要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因此,作为施恩者应与受恩者加强沟通,并能使他们从行动上自觉给予回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活动,搭起感恩的桥梁。这样,才会从根本上缓解、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并化为前进的动力。
2 、自控目标
社会是一个大磁盘,有着许多诱惑。每位学生都祁求进步,但在相对寂寞的学习中,不少的学生对来自异性、网吧、零食等诱惑,往往难以自控。郭沫若讲过:“没有安定的精神,决不能从事清苦的学者生涯,决不能与冰冷的真理姑娘见面。”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学生只有沉醉于学习,才会以苦为乐。所以,在班上要营造快乐向上的氛围。
3 、 学习目标
学生个个是人才,但不是全才,只有扬长避短就可以成才。学生有不少的兴趣,但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他们有很多理想,但不能持之以恒。关键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最大潜能,使之得到最佳发挥。在高中要使兴趣形成中心,有文科或理科的偏好,最好要有一两门功课成绩特别突出或有个比较专业的特长,以便考大学选专业,从而快捷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班级目标管理需脚踏实地、面向未来,才会获得教育、教学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