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而时代的发展则需要有高素质人才。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要注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中,方法是否得当是班主任成败的关键。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将采用“创新管理四法”:网络管理 ;书函管理;问题管理;分类管理。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工作的落实及活动的开展,大都通过班主任管理来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现代学生的班级管理,没有新颖的管理方法就很难管理学生,甚至培养不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在此,本人介绍四种创新班级管理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问题管理
所谓“问题管理”就是班主任有意识地选择班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或有意识地引出、挑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有效解决,从而保证班集体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健康有序地发展的管理模式。
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表明,“问题”是保证高绩效所必需的,当“问题”突现处于适度水平时,组织成员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激发,人际关系处于紧张活泼状态,既有竞争意识又保持在一定恰当的水平,有利于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从而高绩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没有“问题”存在的班级不一定是好班级,但没有绩效的班级肯定不是好的班级。事实上,在班级管理中,在与学生交往中,时时都会有“问题”发现,我们不应回避“问题”,而应该正确对待。为此,我在班里挂一个“问题信箱”,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旦对班级管理与教学有看法与建议,均可以用书面形式投递到“问题信箱”内。班主任每天开启信箱收“问题信”。“问题信” 越多,针对性就越强,就越有利于班主任深入地了解班级发展的势态。因为这些问题往往能折射出学生的心理。这样,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把班级的整体管理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使他们成为班级“问题管理”的忠实参与者、设计者和实践者。
二、分层管理
班集体建设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班主任习惯于按上级指令机械地开展班级活动,存在班级培养目标模式化、统一化等弊端。在管理中只注重整体而忽视个体,孰不知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个体发展了,整体才能进步。因此,要建设富有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分层管理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分层管理”就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其实质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推进班集体的整体建设。在班级管理中规定各类学生的职责和义务,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其找到自己的坐标,形成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可把学生分为如下三类进行管理:
1、智优类---信任、期待
智优生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他们学习轻松,成绩优秀,长期生长于“光环”之中,形成了以“自我中心”、占有心理和冷漠孤辟、高人一等为特征的个性。对这类学生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不要为他们提供蜕变为“精神贵族”的土壤,应该让他们有适度的压力,给予激励和期待,给予更多的信任,使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从而带动周围同学,甚至带动整个班集体。
2、潜能类—用“言”激励
潜能生常常有求异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向倾向。从思想活跃性来讲,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为在学生求异求疑的时候,正是他们思想上饥渴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此时,要用真情和热情去填补他们情感的空缺,用温暖和耐心去修补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用诚心和关爱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用放大境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不仅可以激励他们,而且还能培养出一个“奇迹”。
记得班级的一个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写给我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句这样写到:“老师:我是初二时才转入您所带领的班级,以前我不是一位好学生。那时的我情绪是非常的低落,思想上又是无比的堕落,整天沉默少语近乎有些自闭,深怕自己难以融入新的班级,而你每次都是用那激励的语言鼓励我、鞭策我,使我忘掉了过去的一切,重新找到了读书的原动力,是你鼓励我考上重点高中……”。
3、心理失衡类—用“行”感动
这类学生主要由于学生欲望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强烈要求补偿不足而现实又不予满足,从而引起的失衡、失常表现。面对种种心理失衡的学生,班主任要做班级的“心理医生”。首先要善于分析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及时伸出热情的手,诚心诚意地主动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意识到自己在班集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心理学,指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班级有一位学生,父母离婚,谁也不愿承担这孩子的读书费用,易怒、厌学、沉醉网吧……就亲自上门:一次、两次、三次,终最在一家游戏厅里找到这位同学,千方百计使其重返学校,期间,无乱在学习上、经济上我都给予帮助,双休日经常把这同学带到自己家学习。
受到帮助和支持的这位同学,最后思想不断端正,成绩不断提高,次年被县重点中学提前考录取。
三、书函激励
所谓书函激励,是指运用书函的形式,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而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使得班级管理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它运用评语、警句、格言书函传播媒体作为其主要工具。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处理时不便直说或直言效果不佳,此时不妨一试书函管理法。如学生犯了错误或取得成绩而与之谈话时,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格言、警句,在谈话结束时以书签、留言的形式赠给学生,使谈话效果得到升华。只要赠言含蓄中肯、风趣而富有哲理,学生大都乐意接受,并把它当作座右铭鞭策自己不断进取。
四、网络沟通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阔运用,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在求新、求异的信息环境影响下,他们的心理、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尤其是中学生,思想更为复杂,隐蔽性更强,问题难以暴露,给现代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其正确引导。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网上开辟班级主页,开设如“求知园”、“谈心角”、“家校桥”等栏目。班主任通过“求知园”可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也可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看过的信息,并指出其中的连结点和相关性,对学生及时进行课外指导,或运用网络技术把一流师资请到学生身旁来;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喜欢的书籍,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班主任可利用网络技术,把社会、家庭、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庭成为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的共同场所。再次,学生有不便向班主任直说或不愿透露姓名的事情,可以通过“谈心角”向班主任倾诉,这样便于班主任及时掌握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班级创新管理是一种探索,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班级管理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一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很大的灵活性,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才能充分发挥现代班集体的育人功能,使班集体真正成为现代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真正能为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班级创新管理四法
时间:201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