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当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信息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也使班级管理理论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受社会及教育本身双重因素的要求与影响,也应与时俱进,改变其管理班级的理念,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
1.班级管理由“控制”转变为“民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也发生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班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转变为“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无论是知识、智慧,还是能力或创造力,其现实的载体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毋庸置疑,在教育民主化的管理理念下,班级管理将不再是强力控制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民主性管理为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民主管理,是指在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管理学生、学生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这种管理中,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接受转为参与,学生认识到班级工作是班级所有人的工作,人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对班务工作发表意见,大到班级争创目标的制定,小到班级卫生措施,都实行民主讨论,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管理职能的转变对班级管理职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班级管理不再只关注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而是将职能焦点转向为学生服务,并在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深层挖掘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构建民主的管理体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
1.2构建开放的活动机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1.3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2.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班级教育要立足于班级学生个体和集体当前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和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锻炼应有的生活能力,然后着眼于去建设美的、健康的生活教育策略。
学习不仅是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且是在校青少年现实主要的生活实践,还是学生心理得以成长的最重要途径。班主任要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还要帮助他们学习得有趣、快乐,尤其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创造的成就感。
2.1在读书中领悟
读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谨,哲学使人深刻。好书中蕴涵的思想精华正是青少年心灵成长丰富的营养。班主任要在班级里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如:在教室里多张贴一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的名言警句,设立图书角,阅读角等;经常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阅读有益的书刊;平时多开展一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读好书的条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读书,使之具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气,养成他们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几年的班级生活中读十几本、几十本好书,他们定能被塑造得非常优秀。
2.2在诗中熏陶。
诗歌教育是一种施之于少年儿童心灵的教育,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们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接受优秀的诗歌文学作品的熏陶,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美的熏陶、爱的教育,也激发少年儿童敢于写诗、勇于写诗的兴趣。
2.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实践出真知。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去,走进社会中去,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添学习的快乐,而且能使青少年学到很多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满足他们好新好奇的心理需要,激发创造的冲动和志趣。
2.4在愉快的文体活动中陶冶高雅情趣。
一个班级可以精心筛选几首经典歌曲做班级活动中的“保留节目”,让班上有欢快的歌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认真组织几次有特色的集体游戏体育活动,调动学生最大的参与面,让参与者之间既竞争又相互援助,让学生感受青春,感受阳光生活,养成高雅的意愿和情趣。
2.5用常规管理训练文明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文明行为需要从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磨炼中形成。因此,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要求,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班级状况进行常规性的管理,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中最具体、经常、广泛的训导方式,因此是养成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基本途径。常规管理这一基本的班级工作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学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方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早就提醒过:要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意思是指管理的目的要明确,态度要坚决,管理的目标要贯彻始终,而管理的方法则要灵活多样,能因人因事而变化。实践证明,辩证地实施常规管理,方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3.班主任应该摆正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位置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常规管理中,班主任是权威,学生虽暂时循规蹈矩,但被动压抑,显得个性不足,创新精神缺乏;在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是法官,虽秉公办事,但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学生仍是小错不断,大错不时犯;在学生情绪低落、成绩下降时班主任是慈母,苦口婆心,虽入情入理,但难入心扉,很多学生当时信誓旦旦,过后却我行我素。究其原因是,我们把自己摆在执行者的地位,却将学生放到被动之处;我们重视行为管理而忽视预防工作,没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重视事件、共性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心理的探讨。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
3.1班主任应当学生的读者。
为了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心理教育,许多班主任采用了与学生谈心的方式。每位学生有一本“谈心本”,让学生成“作家”,将自己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班级问题写在“谈心本”上,每周交一次,这样便于班主任及时了解每个同学的思想状况。“谈心本”是学生心声的倾吐,我们必须要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和读者,对于较脆弱的学生,更要小心呵护,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答复和引导。每次同学们交上来的周记,花上一两天的时间来批阅,一一给予中肯的评语或回复,或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或帮助他们解决与大人之间的误会,或化解他们心中的不快,或为他们克服成长路上的烦恼出谋划策。每次周记,就是他们倾吐心声的“谈心本”,是老师与同学交流的最好方式。只要班主任真正将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学生基本上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只要班主任与学生建立了朋友、伙伴关系后,有的放矢,在工作中就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当然,在使用“谈心本”的过程,我们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保密性,让学生有安全感、信赖感;二是及时反馈,对一些问题予以引导、解决,绝不能批个日期敷衍了事。
3.2班主任是学生的激励者。
每学期末,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就是给学生写评语。为了偷懒,一些班主任干脆从网上下载一些评语,胡诌几句,搪塞一下,丝毫没有发挥评语的作用。其实,评语就是我们手中的战鼓,不只是期末考试敲,平时也要敲,要敲出学生的自信,敲出学生的战斗不息,学习不止,没准敲出几个学者、科学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只要我们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所以在评语中,我们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用放大镜看,大胆地鼓励;对于不足,我们可暂时一笔带过,寻找适当机会再进行教育引导,其实,与学生相处久了,这样教育人的机会很多,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捕捉。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服务学生为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依靠全体同学的参与来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把管理的权力适当下放给学生,与学生共同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班级共同愿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时代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论新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时间:201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