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提出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培养学生的温床,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的班风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建设,是学校形象的窗口,班风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班级管理大都以传统的制度管理为主,用制度目标约束学生。这种制度管理模式,在当今社会已明显地披露出一定的缺陷,它有助于操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但强调过于统一集中而缺乏弹性,过于塑性而缺乏展性,易抑制学生的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形成,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由制度化向人性化、理性化管理渗透;由单一的“机械式”向“开放式”的多元化、动态化、人本化转型。因此必须探求一种更加合理的理念,既能培养学生综舍素质,又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管理方式,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如何将制度管理科学化,人性管理素质化,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为学校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2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意义
2.1制度管理。任何一个群体管理都离不开制度,制度是一种人为地设定的框条,具有一定的刚性,在管理中是一种“硬件”,其约束所在权限内所有的人不能逾越,并依据制度所设定目标去实施、落实和考评。制度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也不例外,并且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方式。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没有一定的章程、制度、班规班纪的约束,则会成一盘散沙。班级管理应制订科学的、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一个好的制度,则能无形的引导全班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坚强集体,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但是在制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在某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和乏味,特别在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道德建设、扭转“偏差”行为中,人性化、理性化教育尤为适合和重要,效果明显。
2.2人性管理则是一种(行为、柔性)“软件”管理,讲究“情”与“理”的结合。旨在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发展。重思想教育,重情感投入,方法灵活多变,因人、因事而定。要求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善于抓住“闪光点”寻求教育的切入点,可起到与只靠制度管理无法得到的效果。
3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的整合
如果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有机整合,产生的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应体现以下几点:
3.1与时俱进的人本性原则。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管理活动中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在新的管理教育理念中突出这一“人本性思想”。要班级管理制度所设定目标.体,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健康发展;要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灵活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鼓励和发挥班级各成员的积极性和民主参与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警察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彻底废弃以往“你管我服、你讲我听、你指我做”的家长制、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唤起学车的独立自主意识,实行“开放式”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达成的“目标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所设定的内容,要有稳定学生情绪,强化道德教育和促进自觉学习科学知识的实义;要有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把握新时期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生事物,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2师生平等的民主性原则。班级管理中切忌“惟师独尊”,要“和平共处”,尊重学生人格,保持平等相处,亲近相依,使学生消除心理自卑,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达到心灵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班级构建成和谐的“小家庭”。班级根据学校计划和管理要求,讨论制订出本班的常规计划和奋斗目标。计划和目标要学生集体讨论集体订,使每个学生成为班级小主人,都有发言权,献智慧出主意,充分酝酿讨论,构建一种适合班级特点的管理运行机制。如讨论本学期班内搞哪些活动、怎么搞、达到什么目标(包括各项具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学期目标),最后达成共识,形成整个班级管理教育的依据,并成为制度。这样既发扬了民主,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关心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又能无形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
3.3量力而行的可行性原则。科学计划的首要条件是能够实现。班级计划和制度的制订,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按照可行性和量力性结合的原则,分年级层次制订,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程度,制订出不同层次的量化达标考评细则,不能一次性定得过高,过高的要求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在操作过程中其结果是望尘莫及而失去信心。分层递进的量化达标要求,可以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努力奋斗上进的信心,达到目标的欲望和可能。在阶段性小结中会看到全班学生都达到了各自的预定目标,班主任再进行鼓励性评价肯定,使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向更高层次目标奋斗的勇气。
3.4自主管理的互动性原则。班级计划的实施和制度的考评,班主任宏观调控,班干部微观操作,分工检查、督促、落实,形成“整合互动”的民主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常采用:班干部轮流当,一月换一次,都有锻炼当班干部的机会。如学生轮流值周检查每天的出勤、安全、纪律、卫生、公物护管、学习任务的完成、文体活动、文明礼仪、好人好事活动的实施(包括好学生帮助差学生辅导学习等),做好详细的记载,周末班会小结,将结果公开计入德育积分量化达标明细表。月终表彰奖励工作责任性强,工作突出的班干部和进步快的优秀学生,即月奖。然后做好交接工作。这样既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既体现了“开放式”管理的要义,又发挥了自主管理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又锻炼了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既培养了学生严格自律、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又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形成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充满生机的班级管理体系。
3.5身体力行的率先垂范性原则。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班主任应首先到位;要求学生讲文明礼仪,尊敬师长,教师说话必须文明和蔼、平易近人、尊重学生。教师以身作则的优良品行,高雅的素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6言行一致的诚实守信原则。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说大话、空话,制订的计划要逐条完成,不能落空,不给学生没有结果的承诺,学生才能信任你,按计划去做去落实,成功的完成各项任务,养成优良的做人品质。
3.7爱生如子的情感性原则。班级管理中,“关爱”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根基。班主任要以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全面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或困惑,及时予以解决。以宽大的胸怀、情感的投资,唤起学生对你的尊敬;以父母般的关爱,才能以情动人,使学生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
3.8灵活多变的创新性原则。创新性管理是旨在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追求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段,以出人意料的创意、策略、方法,以新奇制胜,巧妙攻心,以达到奇效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定)。一般在常规管理教育以外。如看似与制度管理、思想道德教育无关的很平常的事,只要用心去做,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对思想品质比较差、常规教育收效甚微的学生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学生,一般不愿受制度管理的约束,他们有的缺少家庭教育、有的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正面教育他们敏感性极强,总是不说真话、隐讳缺点、掩盖问题、抵赖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很难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认为用常规管理以外的方法效果较好。如我常采取有意无意地去接触他们,和他们多交谈“拉家常”,在谈话时先不涉及与问题有关的事,使其放松心理防线,再交朋友,当学生把自己真正认作知己后,待时机成熟,再切入要害谈问题,学生容易接受,最后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又如,做班级管理的细心人,深入细心了解,掌握寻求教育的切入点,特意组织和参加一些符合他们心理的活动,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或针对特殊学生赠送生日卡片,或当这些学生家中“过事情”去参加等,这样既可得到家长的关注,又可和家长正面沟通,在家长面前尽量不谈孩子的缺点,多谈孩子的长处,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家长面前不“出卖”自己,给自己“面子”,这样会得到学生对老师的敬仰,起到“有心插花花不艳,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良好教育效果。
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诸多,只要抱着面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授业育人的高尚品质去探索,认真去做,总会得到一定的回报。
班级管理必须进行人性化教育
时间:2016/6/15